“皮膚細胞造人”前景誘人 英媒:倫理問題值得重視 核心提示:報道稱,這樣的技術也帶來了嚴重的倫理問題。雖然基因篩選可以排除胎兒患有基因疾病的可能性,但這也為性別選擇和其他非醫療原因的選擇敞開了大門。 參考消息網4月14日報道? 英媒稱,美國并沒有試圖創造胚胎。不過,幾年前,美專家邵越(音)在美國密歇根大學一間實驗室工作期間,見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一幕。他當時正在研究的細胞似乎自行組合成看起來跟發育初期的人體類似的東西。 據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4月11日報道稱,如今在麻省理工學院擔任生物工程師的邵越說,“我們本來想得到別的結果”,但“歪打正著”了。 報道稱,科學家可能在創造人類生命方面邁出了第一步,這樣的想法雖令人震驚,但邵越的這一發現并非首創。在他2017年發表這一研究結果的一年前,日本一個研究小組利用通過成年老鼠皮膚細胞形成的卵子,培育出了活的幼鼠。 報道稱,諸如此類的發現正在讓我們朝著解決生殖生物學和醫藥領域一些最棘手的問題邁進。通過在實驗室里再現生命形成的最初過程,科研人員正在揭開孕育之初的秘密——人們對這個脆弱的階段所知甚少,大多數流產以及不孕癥治療的失敗都發生在這個時期。 斯坦福大學法學院的漢克·格里利說,一旦可以在實驗室用皮膚細胞生成精子和卵子,那么擁有健全醫療體系的富裕國家的人甚至可以不再進行以生育子女為目的的性行為。 他說:“人們會看到以這種方式誕生的孩子并未長著三個頭或者拖著尾巴;他們還會注意到家人或朋友生下了患有嚴重疾病的孩子,而這種疾病原本可以避免。” 格里利預計,準父母們未來可以在當地的生育診所預約醫生。用一小塊皮膚細胞樣本生成可以獲得精子和卵子的干細胞,之后創造數十個甚至成百上千、成千上萬長勢良好的胚胎。經過基因篩選,父母們可以從中挑選出想要移植到子宮中孕育的一個。 報道稱,如此一來,體外受精時不必再經歷獲取卵子這一令人痛苦、具有侵入性且費用不菲的過程。此外,無法生成自己的精子或卵子的人也可以擁有在基因上與自己相關的子女。同性伴侶也是如此。 報道稱,但是這樣的技術也帶來了嚴重的倫理問題。雖然基因篩選可以排除胎兒患有基因疾病的可能性,但這也為性別選擇和其他非醫療原因的選擇敞開了大門。雖然目前已經可以獲取這類信息,不過它的應用是有限的。對于細微的基因差異如何最終影響到類似智商這樣的東西,我們目前的了解還不夠深入。 挪威奧斯陸大學的生物倫理學家及哲學家安娜·斯馬伊多爾說:“未來會很難限制這類信息,甚至試圖加以限制的做法似乎都有悖常理。” |
相關閱讀:
- [ 03-19]“上帝造人有瑕疵”,進口途銳就怕雨?
- [ 10-18]淪為人質依然不忘“造人” 加拿大夫妻生了仨娃
- [ 08-15]直播再“造人”,文明靠整頓?
- [ 07-02]臺灣“零負評女神”林依晨養身體準備造人
- [ 04-10]楊怡想先享受二人世界 稱“造人”隨緣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