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圖為鄭州市鐵路局邀請百余市民登上動車組體驗“城鐵之快”。中新社發 楊正華 攝 城市群發展不能丟了文化的魂 ——構建“文化自信型”城市群 長期以來,我國城市群建設一直存在著“重經濟、輕文化”的傾向,雖然經濟總量、交通基建等面貌一新,但文化“軟實力”發展滯后,城市建設“重形失魂”,嚴重制約著城市群可持續發展。一些專家學者呼吁,我國亟待扭轉“重經濟、輕文化”的城市群發展路徑,培育具有鮮明層級體系和積極協調作用的城市群文化機制,重建和復興不同區域的“小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認同凝聚力,構建“文化自信型城市群”。 文脈斷裂、面孔雷同 城市個性缺失 提起濟南老火車站,是縈繞在濟南市民心頭的痛。這個始建于1904年的火車站曾是當時世界上唯一一座日耳曼式建筑群落車站、亞洲最大的火車站,曾登上清華、同濟的建筑類教科書,也曾被戰后西德出版的《遠東旅行》列為遠東第一站。1992年,為擴大站場,火車站被拆除。 濟南老火車站的命運只是時下城鎮化進程中歷史遺跡遭受破壞、城市文脈被割斷的一個縮影。此類現象在京津冀地區也在上演。據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區域規劃研究所副所長陳明透露,隨著北京城區“攤大餅”式的向外擴張,同時天津、河北向京城靠攏發展,布局了大量的工業園區和居民小區,在北京周邊形成了“鐵圍子”。在此過程中,此間分布的歷史文化廊道遭到不同程度破壞,許多歷史遺跡已經消失。 據統計,全國大約有44000個古代遺址廟宇和其它文物遺跡已經消失,而仍然保存的遺跡中的1/4處在破敗的維修狀態。許多遺址沒有得到保護,在新的建設工程中被拆除,僅陜西省就有3500多文化遺址已消失。 一邊是肆意毀壞歷史遺跡,一邊是熱衷建高樓大廈、搬來洋建筑,導致城市“千城一面”,怪誕媚洋。許多城市都規劃建有北美風情、歐陸風情的住宅社區、“特色”小鎮,并冠以“洋名”:佛羅倫薩小鎮、巴黎公館、加州花園、曼哈頓廣場等。 “我們600多個城市已經基本失去了個性,文脈模糊、記憶依稀,歷史遺存支離破碎,文化符號混亂。”著名作家馮驥才這樣評價。兩院院士吳良鏞也指出,個性缺失是我國城市建設的最大弊端。 |
相關閱讀:
- [ 04-16]走進羅源鳳山鎮綜合文化站:點亮新農村的文化生活
- [ 04-14]短視頻捧紅小豬佩奇 走紅背后看網絡青年亞文化
- [ 04-14]福建:深山里的古琴文化村
- [ 04-14]船政文化網絡知識競賽落幕 參賽人數創歷史新高
- [ 04-13]海南黎族陶藝:女制陶男莫近
- [ 04-12]福清鏡洋鎮綜合文化站:小鎮里的“大文化”
- [ 04-11]省炎黃文化研究會五屆五次會員大會召開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