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消費騙局透視”系列報道之一】“以房養老”理財騙局緣何難討公道? 開欄的話 隨著老年人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其消費需求也日益旺盛。但老年消費者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受身體狀況、信息局限等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在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的過程中常常處于明顯的弱勢地位,其合法權益相對更容易受到侵害。 當前,在投資理財、醫療保健、旅游出行、養老、養生、收藏等消費領域,不法分子往往精心設計各種騙局,引誘老年消費者投入資金。他們有的大打溫情牌,有的許以高利回報,讓老年消費者防不勝防,稍不注意就會遭受巨大經濟損失,有的甚至被騙光養老錢。為避免更多老年消費者被欺騙,同時也為了幫助已經受騙的老年消費者順利維權,本版特推出“老年消費騙局透視”系列報道,敬請垂注。 4月17日,廣某涉嫌集資詐騙案在北京市二中院開庭。5天前,經過負責該案的法官協調,審判地點改在了另一空間更大的法庭,為的是能容納該案更多受害者及其家屬到庭旁聽。 這場庭審特殊的地方在于,44名受害者,都已年逾六旬。 全民理財時代,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了有一定經濟基礎而又缺少相關法律知識的老人。他們打著“以房養老”的幌子,抓住了不少老年人理財需求的“軟肋”,通過一系列精心設計的“套路”,竟能“合法”地騙走老人價值數百萬元的房產。 住了多年的房子歸在他人名下 2016年12月5日早晨,對于多數人來說是再普通不過了。但這一天,北京的趙阿姨和老伴兒卻遭遇了極為戲劇性的一幕。 當天早上9時多,趙阿姨夫婦二人買完菜回來時,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此前介紹趙阿姨理財的龍某帶著包括搬家公司在內的近20人,來到趙阿姨家,強行要求他們搬離。被嚇懵的趙阿姨連忙報警,但警察到來后,對方出具了該房屋的合法手續。這時趙阿姨才發現,她住了10多年的房子已經歸到了陌生人的名下。 無獨有偶,2017年7月10日,在北京市致誠律師事務所,有一位身著黑色服裝,戴著黑色墨鏡的老人在接待大廳的角落里靜靜地坐著。這位年過七旬的王阿姨,在去年7月5日,同樣被一群彪悍的青年男子從自己居住的房子里趕了出來。 被從自家居住多年的房子里趕走,王阿姨卻是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因為,從法律上來講,房屋的業主已經不是她。 北京致誠律師事務所律師張志友向記者介紹說,自2015年該律所開展老年維權法律援助項目以來,目前已受理了30多起同類案件,涉案金額累計達8000萬元之巨。其中的曲折經歷,讓人大跌眼鏡…… |
相關閱讀:
- [ 04-21]福州市政協開展“完善居家養老”提案辦理“回頭看”協商活動
- [ 04-20]全國首個!福建1500萬城鄉居民可用支付寶“查繳辦”養老保險
- [ 04-13]晉安區打造“互聯網+居家養老”新模式
- [ 03-30]沙縣8個鄉鎮公辦敬老院“打包”市場化運營 ?促養老服務轉型升級
- [ 03-30]建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
- [ 03-30]惠及5億多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將迎5大變化
- [ 03-28]關涉1.14億退休人員利益,養老金“十四連漲”如何落實?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