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柏林4月24日電 通訊:原味解讀馬克思——探訪德國馬恩全集編輯部 新華社記者任珂 張遠 從手稿到刊印問世是著述的最終呈現,也往往是作者追尋的最終思想表達。但有這樣一批嚴謹的學者,他們就是要回到原始手稿,在字里行間的圈、劃、涂、改中復原作者原始的思維軌跡,帶領讀者穿越百年時空、對話作者的思緒與心靈。 對于卡爾·馬克思留下的大量手稿而言,這項工程細致龐大,但意義非凡。 原汁原味還原原著 在德國柏林市中心的憲兵廣場對面,有一棟紅色屋頂、米色外墻的古典風格建筑。這棟建筑曾是民主德國的最高學術機構,如今它已更名為柏林-勃蘭登堡科學院。科學院里,有一個專門為馬克思和恩格斯兩個人設立的編輯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編輯部。 這個編輯部出版了號稱全世界最完整的馬恩著作集。在馬克思逝世100多年后,馬克思與恩格斯的許多論著手稿和信件陸續被復原,從這里走向世界。 格哈德·胡伯曼是編輯部負責人。他的書架上擺放著該編輯部至今出版的所有馬恩著作集,包括法文、日文和中文的版本;墻上懸掛著兩頁影印手稿:《德意志意識形態》和一頁珍貴的《共產黨宣言》。 胡伯曼的案頭還有一個大號放大鏡架,專門用來辨認手稿字跡。他告訴記者,馬克思的德文筆跡很難辨認,而法文和英文筆跡則相對易讀。“清楚辨認手稿是工作的第一步。馬克思在手稿上畫的圖、修改及刪除的文字,我們都會在全集中真實呈現。”胡伯曼說。 現階段,柏林的編輯部有11名學者,編輯部還統管設在莫斯科、阿姆斯特丹和日本的編輯團隊。 恩格斯逝世后,馬恩的所有著作和手稿由德國社會民主黨繼承。希特勒上臺后,為了防止這些珍貴材料被納粹銷毀,社民黨將其秘密轉移到國外。如今馬克思和恩格斯手稿的三分之二保存在阿姆斯特丹,三分之一存于莫斯科。 早在20世紀20年代,蘇聯就開始了馬恩全集的編輯工作。后來,在斯大林時期,這項工作被迫暫停。70年代,蘇共中央和民主德國統一社會黨中央啟動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的編輯工作。 實事求是考證真理 編輯部計劃出版歷史考證版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從70年代開始到現在已完成將近三分之二。全集總計114卷,每一卷分為兩本,一本是原文版,另一本是注解和評論版。同時,這套書還被翻譯成希臘文、中文、日文、法文、意大利文等多種文字。 在閱讀和編輯手稿的過程中,胡伯曼對馬克思的研究方法印象深刻:馬克思以所有可獲得的事實為基礎進行經驗性研究,而不是僅從理論入手,“這正體現了‘實事求是’的方法論”。因此,復原馬克思原作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實事求是考證真理的過程。 伴隨近些年人們對馬克思思想的興趣愈加濃厚,編輯團隊正在加緊復原,讓更多馬恩著作問世。胡伯曼說,到目前為止,由編輯部整理和出版的《資本論》及相關材料已達15卷,而十多年前《資本論》只有3卷問世,第一卷是馬克思自己出版的,第二、三卷是恩格斯根據馬克思手稿整理后出版的。 在編輯團隊看來,這項工作最大的價值是,更加豐富的原始材料,讓人們能結合現實,對馬克思和恩格斯展開新討論。資深編輯于爾根·赫雷斯告訴記者,讀者越來越注重讀原著,尤其熱衷于研究馬克思在哲學、經濟學和社會學領域的成果。在今天的西方世界,讀者希望從馬克思的思想中找到解決當前問題的途徑,例如2008年的金融危機就讓整個歐洲重新重視馬克思的學說。 在編輯部出版的手稿中,還可以看到一位大百科全書式的馬克思。手稿中的馬克思,擅長用繪圖輔助理解,還經常旁征博引,善于用生物、地質、化學等自然科學知識來引證和注解自己的社會科學理論。這是傳統的文字版著作無法展示的馬克思的另一特長。 |
相關閱讀:
- [ 04-23]德國掀紀念馬克思熱潮 政府發行零歐元紙幣
- [ 02-28]在馬克思故鄉感受“中國年味”
- [ 08-22]馬克思故鄉盡力吸引中國游客 恩格斯出生地欲做大"紅色旅游"
- [ 09-14]英國工黨選出新領袖 “馬克思粉絲”草根逆襲
- [ 01-12]外媒:韓國民眾興起“馬克思熱”
- [ 08-12]英國“網曬”名人遺產 馬克思僅留250英鎊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