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稱,樹木看上去很安靜,但它們實際上可能比我們想象的要更為活躍,許多樹木在夜里會上下移動它們的枝干。 據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4月22日報道,研究發現,樹木積極地分階段向上運送水分,與此同時,樹木還有一種極其緩慢的“脈搏”。 丹麥奧胡斯大學的安德拉斯·茲林斯基說:“我們發現大多數樹木的形態呈現一種有節律的變化,整株植物同步進行,其周期短于白天/黑夜的節律,這表明水壓會發生周期性變化。” 在2017年10月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中,茲林斯基和同事安德斯·巴弗德采用了一種通常用于監測高層建筑的激光掃描方式對樹木進行監測。他們分別對22種樹木在無風和黑暗的條件下進行了一個晚上的監測,查看這些樹木樹冠的形態會否發生改變,結果有7種樹木的枝干向上或向下移動了1厘米,這種波動在木蘭科植物中體現得尤其明顯,平均達到1.5厘米,周期為3至4個小時。 報道稱,現在,這兩位科學家對于這種節律的意義有了一種新觀點。他們認為,這可能表明樹木擁有“心跳”,而且在積極地、有節律地(這一過程持續數小時)從根部向上運送水分。此前,人們認為樹木不會進行這種活動,而只是被動地通過葉片的水分蒸發將水分“吸”上去。 茲林斯基說:“在經典的植物生理學中,大部分輸送過程被解釋為波動可以忽略不計的穩定輸送,特別是在整株植物的水平上。目前的模式沒有注意到或沒有解釋小于24小時的周期波動。” 茲林斯基說,分階段向上運送水分可能能夠節約能量。他說:“如果只是在各部分之間運送水分,那么在運送過程中只需要克服各部分之間的流體靜壓,而不是來自樹木整個高度的壓力。” 報道稱,目前尚不清楚樹木向上運送水分的原理,茲林斯基和巴弗德認為,樹干可能會溫和地對水分進行擠壓,使其沿著木質部向上運行。 他們說,這一觀點得到了此前其他團隊的研究支持,此前的研究發現,樹干在夜間有時候會收縮0.05毫米。 巴弗德說:“我們認為存在一種目前尚不為人所知的壓送機制。”也許是木質部中的活細胞可以改變體積,從而產生一種擠壓動作。 他們還認為,那些被稱為水孔蛋白的細胞膜中運送水分的蛋白在這一過程中可能扮演了關鍵角色,人們已知水孔蛋白能夠帶來水流的迅速變化。 2016年,茲林斯基及其同事們表明,樺樹會在夜里“睡覺”,它們的樹枝會休息,下垂多達10厘米。這種運動呈現“晝夜節奏”,意味著它們反映出一種白天/夜晚的循環:到了早上,樹枝又恢復到它們通常的位置。但新發現的運動節律時間更短,它們不可能是一種晝夜節奏。 |
相關閱讀:
- [ 07-21]堪比房價!澳大利亞墨爾本最貴樹木價值170萬澳元
- [ 05-15]母親節派對發生悲劇 樹木倒下砸中人群致一人亡
- [ 04-27]新伐木法惹不滿 波蘭部長后院樹木被偷砍
- [ 08-19]法國一列火車撞上傾倒樹木致多人受傷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