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片頭】6秒 第一集 你好,馬克思 【主持人】歡迎大家收看有理論深度、有實踐溫度的通俗理論對話節目《馬克思是對的》。 非常高興今天現場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年朋友,我們一起重溫馬克思的故事,學習馬克思的思想。讓我們從頭說起。 【故事講述一:青年馬克思的志向】 【興愷晨 中國傳媒大學學生】 1835年,17歲的馬克思從中學畢業了。在他的畢業作文中,我們感受到一種為全人類事業而獻身的理想主義情懷。馬克思在作文中這樣寫道:“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那么,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作出的犧牲。” 【韓震】馬克思出生的時代是一個風云變幻、一個大變革的時代。深受進步思想熏陶的馬克思,看到在資本的無情統治下,勞苦大眾仍然忍受著剝削與壓迫,他心里感受到理想與現實的沖突。這些在馬克思心中深深打下了烙印,促使他終其一生都在為人類的幸福、為人類的解放而思考,而探索。 【張會峰】1842年元旦,在普魯士萊茵地區的經濟中心科隆,工商業者們出資創辦了一份報紙——《萊茵報》。馬克思從這年春天開始,為這家報紙撰稿。馬克思直面現實,針砭時弊,持續為民眾的利益而呼喊、發聲,對普魯士的專制政府予以犀利的批判,寫就了大量的檄文。 【手繪動畫二:馬克思奮斗的一生】 在《萊茵報》的工作結束后,馬克思先后輾轉巴黎、布魯塞爾,寫下了許多重要著作,馬克思主義正是在這一時期有了雛形并誕生的。 1849年,被剝奪國籍的馬克思不得已遷居倫敦。在倫敦,馬克思的生活愈加貧困艱難,思想卻愈加犀利,他筆耕不輟,寫就了不朽的《資本論》。 馬克思領導了共產主義者同盟、第一國際和德國社會民主工黨。在馬克思身上,革命家和思想家達到了完美的結合,他的理論和活動標志著歷史進入了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 【主持人】對馬克思而言有一個和他相伴一生的人,那就是他一生的摯愛,他的夫人燕妮。 【張文嘉復旦大學學生】我覺得燕妮不僅僅是馬克思的愛人,更是戰友,燕妮對馬克思的事業不僅十分理解,而且以實際行動支持他。 【韓震】馬克思和燕妮在愛情上讓我們看到,最好的愛情不是物質上的門當戶對,而是精神上的情投意合、志同道合。 【主持人】在艱苦卓絕的斗爭過程中,馬克思生命中另一個非常重要的人出現了。 【短視頻:馬克思與恩格斯的故事】 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撰寫了《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識形態》和《共產黨宣言》,系統地闡述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馬克思在寫作過程中,凡遇到重大問題,總是先與恩格斯商量。馬克思和恩格斯還在領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方面密切合作,并肩戰斗。 【張會峰】馬克思為追求真理,放棄了對物質生活的追求。恩格斯所作的犧牲,為的是同一個目的,就是人類的解放事業和實現共產主義理想。 【韓震】列寧在描述他們的友誼時曾說過: “古老傳說中有各種非常動人的友誼故事……而他們的關系超過了古人關于人類友誼的一切最動人的傳說。” 【主持人】當我們回顧馬克思一生踐行“為人類而工作”的理想信念,就更能理解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深刻含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人類謀和平與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馬克思主義就是我們黨和人民事業不斷發展的參天大樹之根本,就是我們黨和人民不斷奮進的萬里長河之泉源。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