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與母親河
2018年4月26日,習近平在武漢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 來源:新華社
規劃長江未來發展
2016年1月5日,是長江經濟帶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日子。
元旦剛過,冬日的山城,寒氣中透著絲絲暖意。1月4日至6日,習近平來到重慶兩江新區果園港,步行前往碼頭前沿平臺,視察長江航運和港口裝卸作業,聽取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建設情況,叮囑作業人員、貨船船主、港口規劃建設人員把港口建設好、管理好、運營好。
2016年1月5日,習近平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指明方向、定下基調:“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長江經濟帶作為流域經濟,涉及水、路、港、岸、產、城和生物、濕地、環境等多個方面,是一個整體,必須全面把握、統籌謀劃。
同年3月,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2017年,“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被鄭重寫入十九大報告。
2018年,陽春四月,綠滿荊楚。習近平過荊州、入岳陽,把脈長江經濟帶發展,進一步統一思想,調查研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要求是否落實到位;并通過實地調研進行分類指導,提出正確把握“五大關系”,將長江經濟帶發展推向深入。
從西子湖到中南海,對母親河長江的這份情懷一直縈繞在習近平總書記心頭。在他的心中,承載的是整個東中西部的可持續發展,是整個華夏大地的協調發展。
藍圖更加清晰,號角更加嘹亮。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下,我們必將把長江黃金水道保護好利用好,把長江經濟帶建設好發展好,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彼岸破浪前行。(文/余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