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目前執業醫師數量達到有史以來最高值,德國醫學、護理專業學生人數逐年上升,但由于全科醫生人數減少、人口結構老齡化加劇等原因,兩國面臨著嚴重的“醫生荒”現象。為解決民眾的看病難題,法德兩國政府采取新設醫療機構、發展遠程醫療、從外國招聘醫生等多種措施,但長期效果仍然有待觀察。 醫生結構變化和社會老齡化是“醫生荒”的主要原因 “家附近沒有醫生,有號稱最好的醫療保障體制又有什么用?”在法國東南部小鎮蒙呂埃爾,7000名居民中只有兩名全科醫生,且都超過60歲,其中一名已經決定轉讓診所。面對這一困境,該鎮主管衛生事務的副鎮長羅曼·多比耶無奈地發出這一感慨。法國著名旅游景點象鼻山所在地埃特塔也有同樣的困擾,小鎮人口雖不多,但每年接待數百萬游客,鎮上卻沒有一個全科醫生,一旦有人生病,只能撥打急救電話。 數據統計,法國目前共有29萬余名執業醫師,有史以來數量最多。然而,與10年前相比,法國的醫療保障卻在逐步惡化。很多法國中小型城市和農村地區,都面臨著全科醫生短缺的困境,圖盧茲、巴黎等大城市也漸漸出現“醫生荒”苗頭。 法國的鄰居德國的情況也不容樂觀,盡管醫學專業、護理專業的學生人數在逐年上升,“醫生荒”現象卻越來越明顯。根據德國醫生協會統計,與德國8000萬人口相比,現職醫生僅有37萬人,而德國公民平均每年就診19次。相較之下,德國醫生的工作強度可想而知。德國法定醫保機構——醫生聯邦聯合會的調查結果顯示,德國病患預約普通全科門診一般需要一周時間。專科醫生更為緊俏,1/4的病患需要經歷3周以上的等待。 醫生結構的變化、全社會趨向老齡化是造成法德兩國“醫生荒”的主要原因。近10年來,法國自由執業醫生增加至42%,使得全職工作的醫生、尤其是全科醫生人數減少。2017年,法國全科醫生為8.8萬人,與2007年相比減少了近10%。正在巴黎第六大學攻讀醫學博士學位的中國留學生劉源輝告訴記者,行業結構變化加劇了全科醫生為主力的農村地區和小城鎮的醫療困境。據劉源輝介紹,法國執業醫生的培養周期至少為9年,其間還有層層考試選拔,醫學生付出的成本相當高,“對于年輕人而言,弱勢地區交通、生活和工作條件較差,其性價比與在大城市工作相比,缺乏一定的吸引力,更不用提資歷較深的醫生了。” 另外,法德兩國的女性醫生越來越多,其中法國女性醫生已占總數的47%。德國聯邦醫生公會主席弗蘭克·烏爾里希·蒙特馬利表示,由于受生育假、育兒假等因素影響,女性醫生工作時間大大縮短。 與此同時,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法德兩國的執業醫生也正在老去,但病患群體持續增加。法國圖盧茲全市共950名全科醫生,其中400名將在2025年前退休。在巴黎,2400多名執業醫生即將超過60歲,到2020年,巴黎多個地區將失去一半以上的醫生。據悉,目前法國退休返聘的醫生數量在10年間增加了5倍。法國醫生工會聯合會主席讓—保羅·奧爾蒂斯稱,老齡化帶來的還有疾病多發的挑戰。法國醫生公會理事會預計,2020年,法國將會出現“醫療人口過載”,民眾的看病難題將會持續惡化。 “招賢納士”等措施難以根本改變醫生供不應求狀況 為解決“醫生荒”問題,法國總統馬克龍在競選期間,將新設醫療機構、發展遠程醫療作為解決社會不平等和醫療不均衡的方向。為此,法國總理菲利普和法國衛生部長阿涅絲·比贊于去年10月提出了名為“增加法國本土醫療保障”的方案,主要措施包括三方面:一是興建1000個醫療中心、提高醫生的薪酬水平;二是促進機構創新和技術創新,開展醫生“共享”和遠程醫療;三是簡化開設診所的手續,鼓勵醫生在資源弱勢的地區執業。 此外,為吸引年輕醫生和自由執業醫生前往資源弱勢地區就業,法國政府計劃提供住房和交通補貼,并提高其薪酬。一些城市為了爭取醫生,不惜重金聘請,甚至開出“解決住房、解決配偶工作、解決子女上學”的優厚條件。一些相鄰的市鎮開始想辦法,采取醫生互助機制,在市鎮間輪流坐診,但是也難以根本改變供不應求的現狀。 新興的遠程醫療受到業內的極大期待,這也是法國政府極力推動的方案之一。專家認為,遠程醫療消滅了時空障礙,會在更大范圍內滿足病患的需求,尤其有利于解決偏遠和貧困地區的“醫生荒”問題。此外,未來的醫療在數字網絡的支持下也會更加標準化、科學化。今年初,遠程就診和健康評估等已經納入法國法律體系,法國也在全力開展遠程醫療系統的建設,預計今年9月將在全國普及,比原定時間提前了兩年。 而德國把腦筋動在了“移民”身上。近年來,德國一直在向外國醫生伸出橄欖枝。截至2016年底,10%的德國醫生都有移民背景,大量來自東歐國家。 雖然兩國采取了各種措施“招賢納士”,但效果如何有待觀察。有分析稱,從2000年起,法國政府歷任衛生部長都提出了應對“醫生荒”的方案,如稅收減免、獎學金資助等,但對整體困境的改善不大。而法國本屆政府的許多措施與以往歷屆政府如出一轍。法國經濟學家弗雷德里克·比扎爾認為,資金鼓勵可以在短期內產生效果,但是卻沒有考慮到長遠以及社會實際,“解決‘醫生荒’的關鍵在于年輕人是否愿意并且有信心在小城鎮和鄉村從事長期穩定的工作。”比扎爾說,“醫生荒”是法國醫療體制的一個病癥,需要政府加大科技創新、加強統一管理。 而德國醫生“移民化”解決方案讓蒙特馬利甚為擔憂,“用更優越的收入條件吸引外國醫生到相對富裕的國家行醫,只會導致當地病患醫生資源的短缺,這有悖公益。”此外,蒙特馬利指出,病患抱怨與外國醫生溝通不暢的投訴日漸加劇,這是不容忽視的危險趨勢,也是非常嚴肅的現實問題。 德國聯邦醫生公會已經開始要求外國醫生在拿到醫生開業許可前參加專業語言測試。測試結果并不樂觀:在醫生與病人間的模擬對話環節,不合格率為40%;醫生與醫生模擬對話環節,不合格率高達50%。蒙特馬利表示,清楚地用德語聽懂和表達信息是醫生就業的根本,一旦理解出現偏差,后果是非常嚴重的。“毫無疑問,外國醫生必須要補修德語課。”蒙特馬利說。(龔鳴馮雪珺) |
相關閱讀:
- [ 04-26]印度男子頭部受傷 馬虎醫生為其腿部植入鋼釘
- [ 04-24]敘利亞杜馬鎮醫生:“化武襲擊”是謊言 無人中毒
- [ 03-30]形影不離 特朗普提名白宮醫生主管退伍軍人事務部
- [ 03-29]特朗普提名白宮醫生接任退伍軍人事務部部長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