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4日電 題:尋求中美利益的最大交集——中美經貿磋商傳遞的信號 新華社記者韓潔、于佳欣、劉紅霞 5月3日至4日,中美雙方在北京就經貿問題舉行磋商。雙方圍繞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了坦誠、高效、富有建設性的討論,并在一些重要問題上充分交換了意見,在有些領域達成了一些共識。 如何看待此次中美磋商?雙方都談了什么?后續如何推進?新華社記者第一時間深入解讀。 坦誠、高效、富有建設性 雙方就部分問題達成共識 此次中美磋商全球矚目,背后凝聚期待——健康穩定的中美經貿關系,不僅有利于中美兩國發展,更關系到整個世界的發展與繁榮。 “此次磋商是解決中美貿易摩擦的重要時機,表明雙方均有意愿通過對話磋商解決經貿問題,縮小分歧?!睆偷┐髮W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國友教授說。 一段時間以來,美方不斷抬高要價,導致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不利于中美經貿關系的健康穩定發展,此次美方主動來華磋商顯示了美方對中美經貿問題的重視和解決的誠意,也是中方堅決反擊的階段性成果。 “坦誠、高效、富有建設性”,這是磋商結束后雙方對此番談判的一致評價,雙方都認為發展健康穩定的中美經貿關系對兩國十分重要,致力于通過對話磋商解決有關經貿問題。 “從長遠發展的角度而言,合作共贏是從根本上解決中美貿易摩擦問題的方法?!睆V東外語外貿大學教授趙龍躍說,中美雙方都是負責任的大國,此次磋商也顯示兩國都有意愿并有能力理性、審慎地解決經貿摩擦問題。 正是本著坦誠、高效、富有建設性的溝通態度,中美雙方在一天半的時間內,就擴大美對華出口、雙邊服務貿易、雙向投資、保護知識產權、解決關稅和非關稅措施等問題充分交換了意見,在有些領域達成了一些共識。 “中美之間是天然的合作伙伴,雙方經濟互補性非常強?!北本┐髮W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王勇認為,這一系列舉措是符合中美兩國共同利益的雙贏之舉。以擴大美對華出口為例,這既對美國有競爭力的企業和產品意味著更多機遇,也能更好滿足中國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嚴正交涉中興問題 堅決維護中方核心利益 磋商總體來說坦誠、務實,但免不了交鋒和討價還價。 據知情人士透露,在坦誠溝通的同時,針對美方對我知識產權保護等莫須有問題的指責,以及美方削減自身貿易赤字的不合理要求,中方進行了有力回擊,展示了堅定不移的原則立場,自始至終堅定捍衛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 令人尤為關注的是,商務部新聞發言人4日表示,中方在磋商中就中興公司案與美方進行了嚴正交涉。美方表示,重視中方交涉,將向美總統報告中方立場。 國際貿易學會中美歐戰略經濟研究中心共同主席李永認為,如果雙方在后續磋商中能就中興公司案達成最終共識,將為中美企業未來在高技術合作方面打造一個范例。 “在全球化時代,解決摩擦的根本方案不是把對方‘打殘’,不應從消極、施壓、單邊主義的角度來考慮解決方案,否則不僅傷害到中國企業,也將對美國公司和就業,乃至全球產業鏈造成嚴重打擊?!崩钣勒f。 對外經貿大學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院院長屠新泉說,任何談判都應該是對等的,中國政府從不屈從于訛詐和威脅,一貫堅守原則立場。平等、坦誠、理性、務實將是未來雙方談判的前提。 保持密切溝通 機制建設推動后續磋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此次磋商中,雙方認識到,在一些問題上還存在較大分歧,需要繼續加緊工作,取得更多進展。雙方同意繼續就有關問題保持密切溝通,并建立相應工作機制。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室主任東艷告訴記者,無論是從歷史沿革還是從當前及今后相當一段時期的國際形勢看,中美經貿的結構性問題一直是難以避免的課題,處理這一結構性問題既有機遇也有挑戰。 “有分歧乃至有摩擦很正常,但不能讓分歧和摩擦主導中美合作的大方向?!彼f,要從兩國人民利益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管控分歧、解決問題、達成共識。 趙龍躍認為,中美應以發展和長遠的眼光看待雙邊經貿關系,不應執著于關注兩國之間的貿易逆差,而應發揮各自資源稟賦優勢,以積極合作的態度充分利用兩國在不同產業領域的優勢,實現資源互補、共同發展、互利共贏。 “我們不應幻想通過一次短暫的磋商就能把所有問題解決。除了誠意,中美雙方還需要耐心,要相互尊重各自的決策環境?!崩钣勒f,雙方應力求進行公平、坦誠、理性、務實的交流,力爭求同存異,尋求最大利益交集,對兩國人民負責,對人類命運共同體負責。
|
相關閱讀:
- [ 05-04]中美經貿磋商就部分問題達成共識 雙方同意建立工作機制保持密切溝通
- [ 05-02]中美質量高峰論壇在美國西雅圖舉行
- [ 04-30]【勞動者之歌】80后女"焊將"王中美 用"焊花"詮釋責任與擔當
- [ 04-27]中美洲移民抵邊境 美國政府“嚴陣以待”
- [ 04-27]中美洲移民抵邊境 美國政府“嚴陣以待”
- [ 04-24]中美貿易摩擦美消費者躺槍 德媒:中國產品幾乎無法替代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