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春5月4日電 題:在風雪中堅守——記長白山天池氣象站青年觀測員 新華社記者胥舒驁、張博宇、張博文 海拔2623米,氣溫-3℃,風力10級,積雪及膝。記者近日登上長白山之巔,走進長白山氣象局天池氣象站。當我國大部分地區已是姹紫嫣紅時,天池氣象站的兩名“90后”氣象觀測員薄萬福、鄧元博依然在寒風中為維護觀測設備忙碌。 電路檢修、防雷檢測、更換風向標……面對10級大風,記者行走非常困難,兩位青年觀測員卻在數米高的觀測臺上來去自如,有條不紊地完成了手頭工作——常人眼里極端的天氣在兩位小伙子看來不過是“小菜一碟”。自2015年進站駐守以來,二人已見慣了疾風驟雪、電閃雷鳴的“大場面”。 長白山頂的年均氣溫是-7.3℃,8級以上大風日280多天,能見度低于1000米的大霧日240多天,年均積雪日250多天,強雷暴日56天。惡劣的自然環境,讓這些青年從前輩手中學習了不少應對極端天氣的經驗。 山上風強時,就在腰間捆上麻繩,頂著強風走到觀測場,記錄數據后示意同事把自己拽回去;大雪“淹沒”房屋時,出門就掏雪洞、挖雪道;雪凇把風向標凍結時,就爬上3米高的觀測臺,用鐵棒把雪凇敲掉。 讓他們為難的是大霧和雷暴。“有時能見度不到3米,檢修設備時還是很危險的。”鄧元博說,“雷暴時閃電會把觀測臺打得通紅,很多觀測設備也會被損壞。” 由于條件艱苦,天池站被定為一類艱苦氣象站,值班人員要從全國氣象員里抽調。每年5月到10月,值班人員要在站里輪流值班,每次值班15天到一個月不等。在狂風暴雪之外,他們還要忍受孤獨寂寞。 “我挺想我媳婦和孩子的。”1993年出生的薄萬福結婚不久就上了山,“好在我媳婦很理解我的工作,我們已經把家從四平搬到了長白山腳下。” 除了檢測設備外,每天8次氣象觀測、6次發報是天池站觀測員的日常工作。氣象工作對及時性和準確性的要求很高,觀測員們都得了一種“強迫癥”,“睡覺時會突然驚醒,生怕錯過了發報”。 一串串寶貴的氣象數據,不僅記載著長白山的氣象變化,連續可靠的氣象觀測也為長白山的旅游發展、森林防火和生態保護提供了珍貴的數據資源。 天池站的生活經歷鍛煉了青年氣象人的生活能力。由于要自己開火做飯,他們練就了一手好廚藝。記者還發現,天池站內窗明幾凈,一塵不染。“兩三天我們就要搞一次衛生,每個月都要進行大掃除。”長白山氣象局辦公室主任成坤開玩笑說,“天池站有一個好,就是出去后都變成居家好男人。” 面對嚴酷環境和孤獨寂寞,兩名青年氣象人從未有過放棄的念頭。“但想想老前輩們那種堅守精神,我沒有理由輕言放棄。”鄧元博說。自從1958年建站以來,已經有200多名氣象人在天池站工作過,有人曾連續在這里駐守37年。 “每當提到我來自天池站,大家都會對我另眼相看,我有一種榮譽感。”薄萬福說。 |
相關閱讀:
- [ 05-05]青春,在大山深處綻放
- [ 05-04]傳承五四精神,譜寫新時代青春華章
- [ 05-04]【人物特評】青春之我、奮斗之我,“真青年”永不言棄
- [ 05-04]傳承五四精神:新時代呼喚向上的新青年
- [ 05-03]陳偉琳榮獲第22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 [ 04-21]青島現平流霧美景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