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的“雄”心,這樣“安”放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曹煦︱北京、河北報道 從北京去雄安,劉濤已經不需要用導航了。 劉濤在一家央企擔任規劃發展部總經理,去年他第一次出發前往雄安時,打開手機導航搜索“雄安”二字,唯一能找到的地名便是位于容城縣的“雄安新區籌備委員會”。如今再搜索時,越來越多的單位、賓館、餐廳蹦了出來。 而始終未變的,是高速公路旁的巨型廣告牌——千年大計,國家大事,雄安新區。 眼下,這塊未來要達到2000平方公里的熱土正在進行從藍圖到現實跨越,而央企已經成為雄安新區建設的骨干力量。 這是央企的雄安機遇,也是雄安的央企故事。 近50家央企表態支持雄安新區建設 4月22日,河北省政府與國家電網公司簽署合作框架協議。河北省委書記王東峰表示,希望與國家電網公司開展全面務實合作,切實提升電力保障水平,推動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河北省委、省政府將為國家電網公司在河北的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舒印彪說,將積極支持服務河北經濟社會發展,大力保障河北用電需求,為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做出應有貢獻。 這只是過去一年多來雄安和央企“互動”的一個縮影。雄安新區成立以來,已有近50家央企公開表態支持雄安新區建設,部分央企已投入新區建設。 國務院國資委2017年4月便成立了支持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專項工作小組,并明確表態:中央企業要在雄安新區建設開發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國資委黨委書記郝鵬表示:“大力支持、積極參與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既是中央企業義不容辭的歷史使命和責無旁貸的政治責任,也為中央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和廣闊舞臺。” 河北方面同樣對央企抱有高度期待。公開資料顯示,新區成立一年多來,河北省委書記王東峰,省長許勤,常務副省長、雄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剛等密集會見了多位央企負責人,無一例外,參與雄安新區建設成為政企雙方會談的主題。 劉濤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他所在的企業去年就成立了參與雄安新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并下設辦公室,負責與國家有關部委、京津冀省市、雄安新區高層對接。“目前已建立常態化工作溝通機制,將根據新區規劃綱要分解制定對接細則,把參與雄安新區建設做實。” 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的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項目,便由中建三局、中海地產、中建設計、中建基金組成的中建聯合體中標。這個承擔著雄安新區政務服務、規劃展示、會議舉辦、企業辦公等多項功能的“雄安第一標”,僅用83天即實現主體完工。 在中建三局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華元看來,雄安新區未來將會是一座綠色、生態、節能的智慧新城。“我們將采用最前沿的綠色生態技術,把雄安新區建設成綠色低碳新區”。 央企參與雄安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采用的運營模式也值得關注。以雄安市民服務中心為例,該項目采用投資、施工、運營運行、基金管理一體化模式,包括建設期和運營期,合作期限共10年。雄安集團與中建聯合體成立SPV公司,負責項目的投資、施工、運營運行等。這在國內尚屬首次,打破了傳統意義上“投資人不管建設,建設者不去使用”的老模式,創造了投資—建設—運營—基金管理的一體化新模式。 央企會搬到雄安嗎? 輿論對央企進駐雄安的關注,最早是從雄安新區宣告成立后不久流傳于網絡上的一條段子開始的:雄縣一中高考狀元張英森考上清華大學,畢業后進入央企中核集團,經過多年奮斗加上從親戚處借來的錢,再賣掉雄縣老家的住宅后于2017年3月26日付了北京房子的首付款,4月2日他接到單位通知:企業整體遷入雄安新區。 “躺槍”的中核集團還在官微發起了一場“尋找張英森”的活動為自己澄清。 此后,網上還流傳過《遷往雄安新區的87家央企國企名單》等消息,但隨之而來的是相關單位的辟謠。盡管當前沒有央企集團總部公布搬遷計劃,但還是有數十家央企及其子公司在雄安新區設立辦事處。 3公里長的容城縣奧威路曾經是服裝廠聚集的一條街道,現在已被當地人稱為“央企大街”。從醒目的LOGO看已經聚集了上百家企業,其中央企就有約30家。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建筑、中國電建等基建央企都已在“央企大街”設點辦公。據當地一位服裝廠老板介紹,縣政府對面一棟2000平方米的廠房,租給某央企的租金是3年1000萬元;奧威路東段一棟7000平方米的樓房,租金達到每年500萬元。 2017年8月,中國中鐵、中國電建、華潤集團等央企在雄安新區舉行大學生招聘會,現場提供涉及40多個專業的900多個崗位,攬才力度可見一斑。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對《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的批復中提出,“積極穩妥有序承接符合雄安新區定位和發展需要的企業總部、金融機構、事業單位等。”國資委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周麗莎對此分析稱,央企將積極承擔雄安新區的基礎建設,并為新區提供優質服務;按照新區規劃,央企正大力推進在雄安新區的產業布局。 隨著規劃綱要出臺、政策日漸明朗,央企正在從一年前的 “表態”“備戰”過渡到具體“建設”“實戰”中。中國鐵建目前已有15家二級企業在雄安新區設立常設機構,該公司相關人士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隨著雄安新區規劃的出臺,中國鐵建將全面介入。充分發揮公司在軌道交通、地下空間一體化、智慧城市建設投資等領域優勢,對地下空間開發、軌道交通等優勢資源進行內部整合,打包推廣;積極做好相關配套產業支持,在新區周邊籌建建筑工業化產業園區,提供物流、裝配式建筑等服務。” “一張白紙”的雄安新區還為央企提供了創新創業的試驗田。中國石化推進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在地熱資源勘探、評價、鉆井、尾水回灌、梯級利用等環節成功打造了技術可復制、經驗可推廣的“雄縣模式”。中國中冶重點拓展主題樂園等新興業務,為雄安提供特色主題工程服務。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利用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基金,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入新區建設。 “建設好雄安新區,最重要的還是要尊重市場,尊重經濟規律。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中國工程院院士、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副組長鄔賀銓曾表示,比如市場關注的央企,企業自身要考慮總部設在哪里、分部設在哪里、產業基地建在哪里,不僅要考慮整個國家的經濟、行政要求,還要考慮市場需要和自身發展。 |
相關閱讀:
- [ 05-06]雄安新區首家“無人超市” “刷臉結算”將只需20秒
- [ 05-02]京漢君庭假日酒店:成就雄安一流酒店四關鍵詞
- [ 04-30]影像雄安:奮斗的模樣
- [ 04-27]成就“雄安質量” 先明確有所不為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