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決定自2018年5月1日起,將移動通信轉售業務由試點期轉為正式商用,也就是170號段的虛擬運營商的正式牌照在“五一”之后開啟正式申請。這一消息的發布,對于國內40多家虛擬運營商而言,猶如打響了起跑發令槍。從2014年試點以來,170號段的實名制及其背后的電信詐騙問題,就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我們央視新聞頻道2年前,也對失控的170號段進行了重點關注,引起了廣泛關注。那么兩年過去了,170號段,是否已經全面實名制呢?相關的電信詐騙是否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呢?來看記者的再次調查。 記者首先來到北京西三環公主墳東側的手機大世界,門口的一個商販告訴記者170號段的虛擬號碼,如果加價50到100元的話,可以不用實名購買。 記者:這多少錢一張卡? 北京西三環公主墳手機大世界商販:100元的50元花費,用不了。 記者:為什么用不了? 商販:我白送給你,你也打不了電話。 記者:你不能給我開通嗎? 商販:開通150元一個卡。我拿我的身份證給你開,150元一個卡。 記者:拿你的身份證給我開?能用多長時間,別用兩天就沒了。 商販:出門不保證,開卡出門不保。 記者隨后來到北京北三環南側的馬甸郵幣卡市場二樓。2年前,記者曾經曝光過這里不實名出售170號段的情況。這次,記者隨機走訪了3家商販,發現他們只要顧客加價,就不實名出售170號段。 記者:沒帶身份證可以激活嗎? 商販:拿一張不要身份證的,裝在手機上就能用。 這個商販用他自己的手機,很快激活了這張虛擬卡。 商販:現在就能打,你用微信添加朗馬移動,關注就OK了。 記者:萬一哪天說,不是實名注冊的不給用了? 商販:不能用就停了唄,那沒有辦法,停就停了,只能這樣。 在廣西南寧,記者再次對南寧市朝陽廣場一帶的手機店進行暗訪,這家手機店的女店主從柜臺底下拿出一沓藍色的手機卡,記者發現,這種標注著“u友”字樣的手機卡,和記者兩年前購買的不實名的170號段卡面一模一樣,也同樣不需要身份證,只是,價格從80元漲到了150元。 記者:這種也要身份證開嗎? 廣西南寧 手機店店主:不用,臨時卡。 記者:不用身份證是嗎?那要是丟了怎么辦? 手機店店主:丟了就丟了,還能怎么辦。 記者:那要是想要回號碼呢? 手機店店主:那沒有了,丟了就沒有了。 記者買下了這張170手機卡。女店主表示,只要拍照發送給虛擬運營商,就可以激活這張手機卡。在這家手機店的墻上,貼滿了三大運營商要求實名銷售的通告和提示,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等六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防范和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通告》就貼在店主身后,可是,這位店主完全無視這些提示。 170號段不實名 造成執法檢查難 時隔兩年,同樣的170號段,在少數商家那里,依然存在不實名銷售的情況。記者進一步調查發現170號段不實名,造成執法檢查難。 在廣西南寧,記者使用購買的兩張虛擬手機卡,分別撥打手機,發現“U友”卡顯示的歸屬地是在北京,而“極信通信”卡的歸屬地則在福建漳州。對于沒有實名登記購買170號段的情況,“U友”和“極信通信”的客服人員表示,除非記者立刻提交身份信息進行實名登記,否則,號碼丟失將無法補辦。 隨后,記者將這些情況反饋給了廣西通信管理局。 廣西通信管理局工作人員:虛擬運營商的牌照都是工信部直接發放的,因為我們沒有他們的聯系方式,什么都沒有。如果我們反映到工信部里面,找到這個虛擬運營商對應的廠家,我們也可以找他們來約談,然后來處罰他們。但是這個職責,劃分得確實不是很明確。 這名工作人告訴記者,他們已經將兩個號碼反饋給工信部。經查詢,這兩個號碼所屬的虛擬運營商一個在深圳、一個在福建。近期他們將安排工作人員到南寧配合調查,不過,核實之后,也是由虛擬運營商的工作人員自行檢查銷售渠道,而不是通信管理局現場執法檢查。 廣西社科院數量經濟研究所所長姚華:加大處罰力度,提高違法的成本,對于那些敢于頂風作案的企業,就要提高他們的罰款額度,而且讓他們負相應的法律責任等等。對于商家來說,我們也要有一根弦,這是一個違法的事情,我們不能做。不能為了一點蠅頭小利,讓社會的利益受到損害。 專家:兩年來 170號段詐騙有減少 雖然170號段手機不實名銷售問題仍然存在,記者調查發現兩年來,來自170號段的詐騙電話確實有所減少。 南寧市民陳先生:現在類似的情況好像特別少了,一個星期都看不到一兩次的樣子。 山東德州武城的李某網上購物時,被一個170號段的機主騙了三萬多元。辦案民警發現這個170手機號的登記者和實際持機人,根本不是同一人。 德州市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孟憲濤:卡的機主老家是湖北的,然后她嫁到安徽,嫁到安徽以后把自己身份證就借給她安徽的朋友了,她這朋友拿著手機號跑到海南進行詐騙。 武城警方在海南將犯罪嫌疑人抓獲,并成功追回李某被騙的三萬多元。辦案民警介紹,受實名制的影響,因為限制了購買數量,170號段的詐騙案件這兩年有所減少。 孟憲濤:賣這些號的,保護好個人的信息,不要把自己的號賣給不明人員。 騰訊的手機管家安全專家張強多年來一直關注電信詐騙的數據變化。他告訴記者,這兩年,170號段的欺詐以及騷擾的數據標記量有了明顯的下降。 騰訊手機管家安全專家張強:從2016年5月份開始,170號段欺詐和騷擾的標記量在逐步下降,2016年年底到達了最低值,2017年曾經出現了反彈,2018年年初再次出現了下降。因為相關部門加強了對實名制的要求,所以170號段的注冊和開網,都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相關的詐騙電話也會隨之減少。(央視記者宋小勇)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