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經濟部長布魯諾·勒梅爾11日說,歐洲不應該接受美國扮演“世界經濟警察”角色。美國退出伊朗核問題協議,重新啟動因為伊核協議而豁免的對伊制裁,但歐洲不是美國“屬國”,歐洲與伊朗的商業往來應該有所保障。 【還得經濟“自強”】 勒梅爾接受法國電臺歐洲一臺采訪時說,法國已就法國企業權益與美方溝通。 他說,他告知美國財政部長史蒂文·姆努欽,法方希望美方暫時或永久“豁免”法國企業,比如法國汽車制造商標致雪鐵龍集團、雷諾汽車公司和石油巨頭道達爾石油公司、制藥企業賽諾菲集團。 不過,按他的說法,他對磋商結果沒有太多“幻想”。 勒梅爾認為,長期而言,歐洲聯盟應當強化自身“經濟主權”,比如新設金融機構,讓歐盟貿易往來能夠獨立于美國。 “歐洲國家得睜開眼睛看看了,”勒梅爾說,“我們是想抓著美國褲腿、做遵從美國決定的屬國,還是想告訴他們,我們有經濟利益,所以考慮繼續與伊朗做生意?” 伊核協議2015年簽署以后,歐洲與伊朗的貿易往來顯著增加。歐洲2016年解除對伊朗的大部分經濟制裁,伊朗大幅增加對歐盟的燃料和能源產品出口,包括法國在內的歐洲企業則對伊朗投資活躍。 以雷諾為例,這一企業去年宣布與伊朗簽署汽車生產合作協議,2018年起在伊朗年產汽車15萬輛。合同約定投資金額6.6億歐元(約合50億元人民幣)。 【應對措施恐無效】 法國外交部長讓-伊夫·勒德里昂接受法國《巴黎人報》采訪時同樣表達強硬態度。 勒德里昂說:“我們告訴美國人,他們想要制裁什么是他們的事,但我們認為這些措施的治外法權不可接受。” 他說,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不應該讓歐洲人付出代價。 美國8日退出伊核協議,重啟對伊制裁。過渡期后,那些繼續與伊朗做生意的企業將面臨美國罰款或其他懲罰性措施。另外,美國10日宣布制裁6名伊朗人和3家實體,聲稱以切斷伊朗貨幣兌換網絡為目的。 路透社報道,雖然法國和德國設立了歐元主導的對伊出口項目,但從美國近期動作看,美方立場強硬,法國和德國的出口安排恐難以落實。 德國經濟能源部長彼得·阿爾特邁爾11日說,德國準備向涉伊朗業務的企業提供法律幫助。 伊朗、法國、英國和德國的高級外交官定于下周早些時候會面,磋商下一步行動。 |
相關閱讀:
- [ 05-13]中國駐美大使:美國擔憂“中國制造2025”毫無必要
- [ 05-13]打破“天花板” 華裔任美國馬州執法部最高亞裔長官
- [ 05-13]美國華裔女孩繪出從醫夢 獲谷歌涂鴉大賽紐約州冠軍
- [ 05-12]伊朗民眾示威抗議美國退出伊核協議
- [ 05-12]空乘成危險職業? 美國近七成空乘遭遇性騷擾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