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民族技藝 “非遺”點亮深圳文博會
2018-05-14 19:18:09??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周冬 我來說兩句 |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深圳5月14日訊(記者 魏金金 劉園香)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被譽為“記憶中的檔案”,蘊含著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承載著人類文化的寶貴記憶,也是民族文脈的精華。作為第十四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的一大主角,眾多獨具特色、飽含中華文化精髓的“非遺”亮相非物質文化遺產館。 本屆非物質文化遺產館約7500平方米,主要是民間美術技藝類、手工瓷器技藝類、刺繡類、雕刻與編織類和海外非物質文化遺產類。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能夠進入這個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須滿足“產業化程度高”和“文化內涵深”等標準。 此外,在“一帶一路·國際館”、綜合館等也有非遺文化精品亮相。一位非遺傳承人告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使用是對非遺最好的保護和傳承”,通過文博會等展覽,讓更多的人了解“非遺”、使非遺“活”在當下,才能更好地走向未來。 |
相關閱讀:
- [ 05-14]【新時代·新平臺·新機遇——“一帶一路”大型網絡主題活動】人才領航 金融支撐 助推“西安智造”走向世界
- [ 05-14]外國客商響應“一帶一路”倡議“掘金”陜西
- [ 05-14]【全景看西安】“一帶一路”上的中心樞紐 開放帶來新機遇
- [ 05-14]習近平十大金句告訴你,這才是真正的“一帶一路”!
- [ 05-14]【央視快評】讓世紀工程造福全人類——寫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一周年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