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入圍第7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的唯一一部華語電影,電影《地球最后的夜晚》首映后引發熱烈回響。早在處女作《路邊野餐》2016年上映時,導演畢贛就以其優秀的影像把控能力成為華語電影圈備受矚目的新人。一路走來,這位年僅29歲的青年導演收獲了獎項與觀眾的肯定、歡呼,連戛納藝術總監福茂都稱贊他身上有電影大師大衛·林奇和侯孝賢的影子。但是,也有人質疑其電影刻意炫技、故事讓位于技術等。對此,畢贛在戛納接受了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專訪,并逐一回應各種好評與質疑,他表示,觀眾給的意見無論是褒是貶他都可以接受,也都在自己的意料之中。 談電影:拍一個小時的長鏡頭并非為了炫技 廣州日報:電影在戛納首映結束后,觀眾的反應在你預料之中嗎? 畢贛:拍完電影之后就知道是一個品質不錯的電影,所以,有爭議也好,無論好的壞的,都是正常的反應,都屬于意料之中。 廣州日報:電影中被人討論最多的就是那個長達一小時的3D長鏡頭,創作時對這個長鏡頭怎么設計的? 畢贛:《路邊野餐》的時候不是拍了個長鏡頭嘛,后來就一直探討有哪些其他的方法可以做得更好,也想過如果用3D來拍是怎么樣。從那之后,我們就開始做很多3D鏡頭的研究,然后就開始設計。 廣州日報:拍攝時最大的挑戰是什么? 畢贛:每一分每一秒的難度都很大,沒有“最大的挑戰”這種說法,每一個工作人員對這個鏡頭的貢獻都是均等的,稍有不慎,這個鏡頭都會有問題。所以對每個人來說,這都是最大的挑戰。 廣州日報:很多觀眾看完之后覺得比上次那個長鏡頭更厲害了,創作的時候你有壓力嗎?因為你的上一個長鏡頭已經備受好評,這一次有沒有想要超越、做得更酷炫呢? 畢贛:我沒有這種想法,上一個長鏡頭有很多技術問題,這一次的長鏡頭出的問題就非常少。拍電影不是為了炫技,拍《路邊野餐》的時候大家都說我炫技,其實不是,炫技的實質是你的技術沒做好,所以別人才會覺得你炫技。但是,這一次,我自己看的時候是體會不到技術、技法的存在,因為情感全部傳遞出來了,它的本質就是技術做得好。 廣州日報:有人覺得,畢贛的風格就是長鏡頭,你認同嗎? 畢贛:其實我從來都不太介意它是不是長鏡頭,我不太關注這個事情。 廣州日報:你那么喜歡在電影里使用長鏡頭的原因是什么? 畢贛:因為它就是一個時間的容器,《路邊野餐》的主題剛好是關于時間的,這次《地球最后的夜晚》的主題雖然是關于記憶,但記憶總是圍繞著時間的,我也使用了一些之前的拍攝經驗,所以大家可能會覺得這兩部電影有些相似的地方。 談成本:“錢不會幫助我解決電影的所有難題” 廣州日報:你最想探討的主題是什么? 畢贛:拍《路邊野餐》的時候我一直在想,時間到底是什么?然后這一部更關注人的記憶最深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樣的。 廣州日報:那你怎么理解電影里愛情的主題?你自己的愛情觀是怎樣的? 畢贛:我的愛情觀肯定不是電影里的,電影會更有趣一點,像一個天真的黑色童話,跟我自己的愛情觀相差很遠。 廣州日報:你之前的電影啟用的都是非職業演員,這次跟湯唯、黃覺、張艾嘉合作,感受如何? 畢贛:每一個演員都非常愛護我們的電影,他們很慷慨,給了我們很多的時間,還有磨煉的機會,全盤都很相信我。 廣州日報:拍《路邊野餐》時你說因為資金有限,很多想法實現不了。這次投資有了,資金足了,是不是順利很多? 畢贛:電影工業的支持對我很重要,但并不會幫助我解決電影的所有難題,作用只能是讓現代觀眾更容易去閱讀這部電影,如果找不到錢,我就會把它拍成《路邊野餐》那樣,觀眾會更難進入電影。 廣州日報:會擔心無法回本嗎? 畢贛:媒體對我們這種搞藝術電影的很愛護,投資方也挺愛護我的,我在現場工作一直比較順利。 廣州日報:片子有遺憾的地方嗎? 畢贛:回到過去重來一遍能改變的才叫遺憾,改不了的都叫命運,你叫我回去再做也還是這樣,所以沒有什么遺憾。 廣州日報:所以你已經很滿意了? 畢贛:現在很滿意了,但回北京以后還有大量收尾工作要處理。 談爭議:拍電影不是搞服裝生意,不介意被貼標簽 廣州日報:有人說你的電影在故事和美學之間優先選擇了美學,你同意嗎? 畢贛:這要看你怎么界定故事性,如果說這次的電影損失了故事性,我也可以說多了1000個故事,它每場戲就有一個故事。 廣州日報:故事性弱的話可能會被說不在乎觀眾感受? 畢贛:在這個問題上我總是被誤解,我認為最尊重觀眾的是你把你的這畝地種好,每天好好耕耘,而不是放一塊牌子說我是為你服務的。只有把東西生產出來了,然后讓有緣分的人享受到了,那才是最大的尊重。 廣州日報:很多人會說在你身上看到了某某大師的影子,你自己介意這種說法嗎? 畢贛:我不在乎別人的評價,否則太累了。大家花時間看電影,想怎么說就怎么說。出于愛護我,還是出于期待,都可以的。 廣州日報:但你會更期待大家說這是畢贛的風格,而不是說看到了王家衛的風格? 畢贛:我也不是搞服裝生意的,那個服裝品牌是什么,我不太在乎。 廣州日報:你在電影里呈現出來的掌控力非常大,平時你會聽別人的意見嗎? 畢贛:這是誤會吧,我和主創團隊工作時都會聽他們的建議,他們都比較有經驗,我也會聽朋友的建議,家里面的建議。 廣州日報:家里面會有什么建議? 畢贛:他們會讓我把電影拍好看一點,所以我就加了很多顏色。 廣州日報:相比《路邊野餐》,你的心態上有什么不一樣嗎? 畢贛:會更不耐煩一點吧,因為剛剛做完一部電影,整整一年都在制作當中,每天都不怎么睡覺。但我現在的狀態更好,拍第一部電影時希望更渺茫,只能自己做決定,這次有很多愛護我的人一起工作,很有安全感。記者黃岸 |
相關閱讀:
- [ 05-19]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影片《小家伙》首映
- [ 05-19]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影片《刺心》首映
- [ 05-19]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影片《刺心》主創團隊亮相拍照儀式
- [ 05-19]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影片《野梨樹》首映
- [ 05-19]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影片《迦百農》主創團隊亮相拍照儀式
- [ 05-19]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影片《野梨樹》首映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