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聯日前利用大數據分析向社會發布安全提醒,電信詐騙案、盜竊銀行卡、非法套現、冒用他人銀行卡、網絡消費詐騙形勢依然嚴峻,其中超過90%是由于個人信息泄露引致,已成為犯罪主要源頭。除個人信息泄漏外,通過社交網絡平臺、欺詐APP軟件、惡意二維碼等進行詐騙的案件也頻發,移動互聯網領域支付犯罪大幅增加。 針對層出不窮的詐騙手段,如何防范保衛自己的錢包安全?中國銀聯專家建議,首先,上網時要“擦亮眼睛”,在正規渠道申請銀行卡,謹防黑中介留取個人身份信息后偽冒辦卡,并實施盜刷;警惕釣魚網站,不點擊短信中的鏈接,不在不明網站填寫銀行卡卡號、有效期、安全碼、短信驗證碼等信息;警惕免費WiFi,避免使用免費WiFi進行網絡支付,以免被不法分子盜取用戶名和密碼;使用移動支付時,建議APP上只綁定小額銀行卡,刪除APP前,切記要解除綁定的銀行卡,以減少個人支付賬戶被盜用的危險。 其次,消費時不要讓卡片離開自己的視線,警惕不法分子使用側錄器復制銀行卡的磁條信息,建議消費者將磁條卡更換為安全性更高的芯片卡。 中國銀聯專家建議,收款商戶要通過正規金融機構及特定非金融機構申請POS終端,核實簽約主體是否持有“支付業務許可證”。無證機構通常使用“免手續費”“費率封頂”“一證辦機”等廣告用語,如與無證機構簽約,有資金被截留、挪用、卷款跑路的風險。 此外,收款商戶需加強財務人員與收銀員管理,合規經營,切勿參與不法套現活動,如為他人提供套現服務的,或將面臨非法經營罪的刑事處罰。 據統計,2017年,中國銀聯累計協助公安機關查辦案件3.18萬件,協查涉案銀行卡約92.36萬張,協查金額4582億元。 |
相關閱讀:
- [ 05-21]詐騙手法升級 受害人被“洗腦”淪不法分子“幫兇”
- [ 05-18]電信網絡詐騙花樣翻新 政府部門如何捂緊百姓錢袋子?
- [ 05-18]蔓延至網絡 精心編故事——揭秘電信詐騙新套路
- [ 05-18]電信網絡詐騙花樣翻新 政府部門如何捂緊百姓錢袋子?
- [ 05-17]男子下“血本”詐騙 剛開始騙就被警方抓了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