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苗族“花鼓舞”進校園
近年來,貴州省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將松桃苗族“花鼓舞”引進部分中小學和職業學校,并編排成課間花鼓操,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從校園開始。
“花鼓舞”是一種無伴奏原生態群體舞蹈,有120多式,200多種打法,表演的場合多是祭祀、耕作、慶賀、招親、迎賓等。1994年,松桃縣被命名為省級“花鼓藝術之鄉”。2005年,松桃苗族“花鼓舞”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燕山深處崖蜜飄香
5月20日,在北京市密云區馮家峪鎮,養殖戶在“割蜜節”上展示蜂巢蜜。
當日,北京市密云區馮家峪鎮舉辦第一屆“割蜜節”,吸引眾多游客前來參觀、品蜜。
馮家峪鎮的西口外村、保峪嶺村等村莊地處燕山深處,從2016年初開始發展中華蜜蜂崖壁養殖產業,在懸崖上懸掛超過600個蜂箱,生產優質百花崖蜜。目前,全鎮331戶養殖戶共有中華蜜蜂1.12萬群,年產崖蜜、蜂蜜9萬公斤,帶動59戶山區低收入戶加入蜜蜂養殖,戶均年增收超過6000元。

西安隋唐長安城東市遺址考古發掘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考古隊公布了西安市隋唐長安城東市遺址的部分考古成果,目前已發現各類遺跡單位173處,出土各類遺物約1500件。隋唐長安城東市遺址發掘的道路溝渠遺跡,為準確定位東市,認識了解其整體形制、平面布局提供了可靠的依據。作坊遺跡和各類遺物對研究東市的手工業和商業及生活內容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

高考沖刺進行時
5月17日,衡水市第二中學高三學生在教室內參加模擬考試。距2018年全國高考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中學在積極做好高三學生復習備考的同時,開展多種形式的減壓活動,幫助學生釋放緊張情緒,以自信樂觀的心態迎接高考。

一位六旬壯錦“織女”的傳承與創新
63歲的譚湘光出生在廣西賓陽縣,憑著過人的勤勞與技藝,慢慢成長為一名出色的“織女”,榮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等稱號。
譚湘光退休后受聘于廣西工藝美術研究所,成為壯錦工藝項目負責人,研究壯錦的機械化生產和產品研發。她帶著設計團隊,開發的壯錦工藝產品越來越多,包括家居裝飾品、旅游工藝品、時尚服飾等,產品暢銷國內外。譚湘光說,雖然自己不可能每天都織錦了,但仍要將壯錦文化和工藝傳承好。為此,她一直招收年輕學徒,教授更多人學習壯錦制作技藝。

“彝針彝線”織好民族服飾創業夢
彝族人蘇濤是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經濟開發區小微企業創業園的一名創業者。
酷愛民族文化的他于2012年開始創業,把彝族服飾立為自己的創業方向。2013年8月,在當地政府優惠政策的扶持下,蘇濤的創業團隊入駐威寧縣小微企業創業園,從最初只有4臺縫紉機和5名工人的服飾小作坊發展成自主設計、生產原生態民族服飾的創意工坊。

廣西賓陽:“藍衣壯”同胞歡慶圩逢節
5月22日,在廣西賓陽縣露圩鎮,演員在表演歌舞劇《醉美藍衣》。當日,廣西賓陽縣露圩鎮“藍衣壯”同胞和各族村民、游客一起,唱歌跳舞,歡慶一年一度的圩逢節。 “圩逢”節每年農歷四月初八舉行,是當地“藍衣壯”同胞的傳統節日,2014年入選廣西壯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湖北谷城:堰河村的五代民居
湖北省谷城縣五山鎮堰河村位于十堰市與襄陽市交界處的深山里。改革開放后,尤其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堰河村致力于發展生態經濟,靠種植無公害茶葉、發展山村旅游等項目致富。日子好過了,村里也沒忘了保護生態環境,村委會請來專家對村落進行精心設計和規劃,以生態環保、舒適宜居為基本理念指導農戶建設新居。在堰河村,村民按照時間順序將村里的民居變化分成了五代:分別為土坯房、磚木結構樓房、實心墻結構樓房、磚混結構樓房以及新型仿古別墅。經過多年建設,一個風貌古樸、功能現代、產業有機、文明復歸的堰河村展現出來。

山東黃河三角洲崛起“新動能”小鎮
一名客戶在產業園內體驗虛擬現實技術(5月20日攝)。近年來,位于黃河三角洲的山東省高青縣積極進行新舊動能轉換,投資4.9億元改建廠房建設物聯網產業園。目前這個園區已建成850個座席的呼叫中心,承接了多個知名公司的客服業務,解決300余人的就業問題。

7月1日起我國將相當幅度降低汽車進口關稅
5月22日,工作人員從江蘇省南通市一處汽車銷售廣告牌前走過。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22日印發公告,經國務院批準,自2018年7月1日起,將稅率分別為25%、20%的汽車整車關稅降至15%,降稅幅度分別為40%、25%;將稅率分別為8%、10%、15%、20%、25%的汽車零部件關稅降至6%,平均降稅幅度46%。

收獲春鹽
5月17日,長蘆鹽區唐山市海港開發區大清河鹽場的機械設備在進行春鹽作業。近日,長蘆鹽區河北省唐山市海港開發區大清河鹽場的春扒工作全面展開,今年預計春鹽產量將達27萬噸。唐山市海港開發區大清河鹽場是我國長蘆鹽區海鹽生產基地之一,目前產品遠銷海內外。

陜西考古十年新發現精品文物“面世”
當日,為迎接第42個國際博物館日,陜西歷史博物館特面向公眾舉辦“絲路盛世”陜西歷史博物館之夜大型公益文化活動暨基本陳列《陜西古代文明》新展覽開展活動。《陜西古代文明》展覽歷時十個月的論證、籌備、裝修、布展,于當晚正式開放,展覽增加了近十年陜西考古新發現精品文物、吸收了當代博物館最新陳列理念、采用了最新展示傳播手段。

古埃及木乃伊特展亮相安徽省博物館
5月18日,安徽省博物院和意大利佛羅倫薩國立考古博物館聯合推出的“不朽之旅——古埃及人的生命輪回”特展亮相。圖為在安徽省博物館古埃及木乃伊特展上展出的“阿吉特兌彩繪木棺”。該木棺有女性形象棺蓋和裝飾著男性逝者形象的棺體組成。

壺口瀑布現“大河流金”景觀
5月18日,游客在陜西宜川縣黃河壺口瀑布景區游覽。近日,受黃河干流降雨影響,壺口瀑布水量增加,呈現“大河流金”景觀,引來眾多游客參觀。

傳承紅色文化 禮贊抗日英雄
5月19日拍攝的京劇《狼牙山》主創分享會現場。當日,以“傳承紅色文化感受愛國情懷禮贊抗日英雄”為主題的京劇《狼牙山》主創分享會在北京玉淵潭公園舉行。分享會由北京京劇院、北京青年報社和玉淵潭公園聯合主辦,近百名小學生代表與京劇《狼牙山》的主要演員進行交流互動。

南京博物院上演“博物館奇妙夜”
5月18日晚,人們在南京博物院參觀游覽。當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南京博物院舉行主題為“舞動一座博物院”的夜間開放活動,參觀時間延長到晚9點,提前預約的5000多名參觀者在夜游博物館的同時還欣賞到多場精彩舞蹈演出。

握緊“先進制造”鑰匙——中國制造40年
這是沈陽新松機器人公司生產的工業機器人(2017年6月6日攝)。發展先進制造業是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也是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必經之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制造業尤其是先進制造業取得了矚目成就。得益于完備的產業體系、堅實的制造基礎和吸收新技術的巨大國內市場,我國先進制造創新從跟跑為主,進入跟跑在加快、并跑在增多、領跑在涌現的新階段。

嶗山云海
山東青島嶗山風景區5月19日至20日出現云海景觀,霧氣繚繞,籠罩山峰,與遠處的大海交相呼應,景色迷人。

“小滿”將至農事忙
5月20日,貴州省黔東南州錦屏縣敦寨鎮亮司一村村民在責任田里插秧(無人機拍攝)。
“小滿”節氣將至,各地農民抓緊農時,田中一片忙碌景象。

在山旮旯里創造奇跡——云南西疇依靠自力更生走上脫貧致富新路
大山深處的雞街鄉肖家塘村(2017年9月16日攝)。荒山禿嶺,怪石盤亙;河道斷流,重山阻隔。這是云南西疇,一個被專家稱為“失去生存條件”的地方。就在這樣一個地方,當地干部群眾以“等不是辦法,干才有希望”的奮斗精神,戰天斗地、自力更生。目前,西疇縣公路密度是全省3倍,行政村、自然村通公路率均達100%。今年,西疇縣計劃脫貧摘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