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昌蘭(左)在和丈夫吳治光交流制作經驗(5月22日攝)。
36歲的楊昌蘭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里市灣水鎮洪溪村的一名女銀匠,從事銀飾制作已經12年。
苗族銀飾鍛制工藝十分復雜,完成一件銀飾通常需要近30道工序,一般子承父業,體力消耗大,鮮有女性從事這一行業。楊昌蘭肯吃苦、肯鉆研,師從銀匠世家的丈夫、公公,練就了精湛的鍛制技藝。2017年,楊昌蘭與丈夫吳治光成立了銀飾合作社,帶動貧困戶共同致富。
洪溪村素有“凱里苗族銀匠搖籃”之稱,銀飾加工產業是洪溪村的主要產業。
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

楊昌蘭在加工銀飾(5月22日攝)。 新華社記者 陶亮攝

楊昌蘭在打磨銀飾(5月22日攝)。 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

楊昌蘭(右)和丈夫向家中老人學習傳統銀飾圖案(5月22日攝)。 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

這是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里市灣水鎮洪溪村(5月22日無人機拍攝)。 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