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9日,市民在參觀“大館”。有近170年歷史、俗稱“大館”的香港中區警署建筑群經過10年活化工程后,從5月29日開始向公眾開放,并以“大館一百面”展覽為首個節目,介紹該建筑群和港島中區的故事。
坐落于香港中區核心地帶的“大館”是香港目前最大型的古跡保育項目,占地1.36萬平方米,包含前中區警署、前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三項法定古跡,共16座歷史建筑,以及新建的一座美術館和一座綜藝館。該項目由香港特區政府與香港賽馬會合作,并由馬會斥資38億港元進行活化。新華社記者呂小煒 攝

5月29日,市民在參觀囚室。有近170年歷史、俗稱“大館”的香港中區警署建筑群經過10年活化工程后,從5月29日開始向公眾開放,并以“大館一百面”展覽為首個節目,介紹該建筑群和港島中區的故事。新華社記者呂小煒 攝

5月29日,市民在參觀“大館”。有近170年歷史、俗稱“大館”的香港中區警署建筑群經過10年活化工程后,從5月29日開始向公眾開放,并以“大館一百面”展覽為首個節目,介紹該建筑群和港島中區的故事。新華社記者呂小煒 攝

5月29日,市民在參觀囚室。有近170年歷史、俗稱“大館”的香港中區警署建筑群經過10年活化工程后,從5月29日開始向公眾開放,并以“大館一百面”展覽為首個節目,介紹該建筑群和港島中區的故事。新華社記者呂小煒 攝

5月29日,市民在參觀囚室。有近170年歷史、俗稱“大館”的香港中區警署建筑群經過10年活化工程后,從5月29日開始向公眾開放,并以“大館一百面”展覽為首個節目,介紹該建筑群和港島中區的故事。新華社記者呂小煒 攝

5月29日,市民在參觀“大館”。有近170年歷史、俗稱“大館”的香港中區警署建筑群經過10年活化工程后,從5月29日開始向公眾開放,并以“大館一百面”展覽為首個節目,介紹該建筑群和港島中區的故事。新華社記者呂小煒 攝

5月29日,市民在參觀“大館”。有近170年歷史、俗稱“大館”的香港中區警署建筑群經過10年活化工程后,從5月29日開始向公眾開放,并以“大館一百面”展覽為首個節目,介紹該建筑群和港島中區的故事。新華社記者呂小煒 攝

5月29日,市民在參觀囚室。有近170年歷史、俗稱“大館”的香港中區警署建筑群經過10年活化工程后,從5月29日開始向公眾開放,并以“大館一百面”展覽為首個節目,介紹該建筑群和港島中區的故事。新華社記者呂小煒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