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不達標,充電起火事故頻發 除了碰撞起來缺乏安全性之外,記者在調查中還發現了更讓人擔憂的一幕。那就是,這樣的低速電動車的電池隨意拆裝,而充電器更是什么樣子的都有。 有一段視頻是網友拍攝的低速電動車起火的現場,這輛車就是在充電時突然起火,幸好發現及時,周圍居民沒有遇險,但是低速電動車已經被燒得面目全非。實際上,由于很多低速電動車的電路、電壓、故障防護等性能不達標,像這樣自燃或者充電時起火的低速電動車也并不少見。 無國家標準制造水平差 那么,這些所謂的“低速電動車”究竟有沒有相關的國家標準呢? 對于低速電動車的標準,國家并沒有明確規定,甚至連什么樣的車屬于低速電動車也并沒有說明。那么,這種車是怎么來的呢? 原來,這種低速電動車的前身是老年代步車。但是對于老年代步車,國家也沒有明確的標準,各式各樣的車型、各種大小的車輛都有。再向前追溯,老年代步車是由殘疾人使用的機動輪椅車演變而來,殘疾人機動輪椅車在速度、外形尺寸等方面有著非常細致的標準,屬于非機動車,按照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八條:殘疾人機動輪椅車、電動自行車在非機動車道內行駛時,最高時速不得超過十五公里。 近幾年,為了迎合市場,一些企業不斷對殘疾人機動輪椅車進行改裝,使得車輛體積越來越大,速度越來越快,而且功能也越來越多,已經大大超過了非機動車的限速、質量和外形尺寸。從這個角度來說,現在這種低速電動汽車已經從最初的非機動車進入到了機動車的范疇。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機動車輛安全研究室主任周文輝:按照嚴格的定義來說,這種車應該是屬于汽車,但是它是一種制造水平比較差的、達不到標準的汽車。 沒有合格證照賣 產能超百萬 沒有相關國標,制造水平差。這樣的車又是怎么生產出來,并在市場上公然銷售呢?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記者:有合格證嗎? 低速電動車銷售人員:當然有了,什么話,這是國家允許生產的。 記者:那合格證是自己發的,還是別人發的? 低速電動車銷售人員:政府發的,這是自己能開嗎? 銷售人員說得理直氣壯,表示自己的車有的是符合國家標準的合格證,然而,專家卻說,這類車不可能具有合格證。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機動車輛安全研究室主任周文輝:不可能。一輛車它要出來的話首先要經過投資準入,然后它的生產工廠要達到一定條件獲得許可,然后這個車型也要經過多項的國家安全標準檢驗。 記者:但是目前來講這個車? 周文輝:第一步都沒有走到,(所有的)都沒有走。 記者:所以它不可能有合格證? 周文輝:對,比如說冒用旅游觀光車的,殘疾人機動輪椅車的,它生產其他車的(許可)掛到這個上說是這些車輛的合格證,有這個情況。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多數低速電動車是生產企業借觀光車、場地車等名義生產的,實際是不合規的道路機動車產品,很多生產企業也沒有辦理合法的車輛生產手續。 按照國家規定,擅自生產、銷售未經國家機動車產品主管部門許可生產的機動車型的,沒收非法生產、銷售的機動車成品及配件,罰款;有營業執照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沒有營業執照的,予以查封。 但是為何這些低速電動車卻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監管呢? 清華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余凌云:低速電動車現在之所以會出現亂象主要原因是在源頭和銷售兩個環節沒有把握好,一個可能本身它這個市場發展有這個需求,所以說對于這樣的產業發展,有的地方政府采取一個支持的態度,允許它生產。 周文輝:在發展初期相關部門沒有及時跟進,導致這個事情越來越多,再去管理就很難,錯失一個很好的時機。 專家告訴記者,目前山東、河北、河南、江蘇等地的企業總產能已經超過上百萬輛。記者在調查中還發現,由于這種車銷量較大,缺乏生產上的監管,還形成了一條與之相關的產業鏈。 不用上牌不需駕照 成銷售噱頭 根據國家規定,符合生產標準、被列入工信部《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中的車,才可以上機動車牌照。而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低速電動車并沒有被列入這個公告,即使它已經和一般汽車從外形上區別不大,但它并沒有明確的汽車身份,不能上牌照,同時駕駛者也不需要考取駕照。而這,也成為了商家銷售的噱頭。 記者:用駕駛證嗎? 低速電動車銷售人員:不用駕照。 記者:(我)不會開車。 低速電動車銷售人員:可以教給你開,一會兒就能學會。 記者:一會兒就能學會? 低速電動車銷售人員:嗯。小時候玩過碰碰車嗎? 記者:碰碰車玩過。 低速電動車銷售人員:對,這玩意跟碰碰車差不多。 不僅是不需要駕照,還有一個更大的賣點。 低速電動車銷售人員:低速電動車不用上牌。 銷售人員告訴記者,不需要車牌和駕照,這種車的所謂好處就多了。 記者:你沒有牌照,闖紅燈也沒有關系? 低速電動車銷售人員:沒牌照無所謂,這不要緊。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