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30日電 題:維護和平的大國擔當——中國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28周年記事 1992年,中國向聯合國柬埔寨臨時權力機構派出由400名官兵組成的工程兵大隊,開創了中國軍隊派遣建制部隊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先河;
彰顯愛和平、負責任的大國風范 “藍線”是黎巴嫩和以色列邊境一條臨時“撤軍線”,黎以雙方曾在這里埋下數十萬枚地雷,是名副其實的“死亡地帶”。 在這片高度危險的區域,中國赴黎巴嫩維和部隊官兵需要清排的雷場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埋有千余枚防步兵地雷。這是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近年最大的掃雷任務。 穿戴著十幾斤重的防護服和防護頭盔,大部分時間雙膝跪地,用小工具一點點挖掘……每個工作日掃雷作業都超過7小時,對官兵的精神與意志是巨大考驗。“容不得半點疏忽和差錯,作業中第一次失誤可能就是人生中最后一次失誤。”掃雷連連長肖天文說。 2018年春節,雖遠在異國他鄉,但中國赴黎巴嫩維和部隊官兵仍掛起燈籠、貼上對聯,營造出濃濃新春氛圍。 “我依然要堅守在掃雷崗位上,不能與家人團聚,”掃雷作業手廖清華說,“但是我很自豪,因為我們是中國維和軍人,肩負著世界上最危險、最有意義的使命。” 北京時間2016年6月1日,馬里—— 4時50分,聯合國馬里穩定團加奧營地突遭炸彈襲擊,中國赴馬里維和部隊上士申亮亮不幸犧牲,年僅29歲。 兩年后的“聯合國國際維和人員日”這一天,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抵達馬里,在這個聯合國開展維和行動面臨最大危險國家出席紀念活動,為烈士敬獻花圈并發表演講,向世界各地的維和人員的奉獻精神和所做出的犧牲致以敬意。 追隨著烈士的足跡,2018年5月,作為中國第六批赴馬里維和部隊成員,岳振印已是第四次踏上異國他鄉的土地。在2018年5月29日“聯合國國際維和人員日”來臨之際,與第五批維和部隊任務甫一交接,岳振印和戰友們就立即轉入戰備狀態。 “中國維和部隊,是展示中國形象的名片。”岳振印說,中國軍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不辱使命,以實際行動傳遞來自中國人民的善意,彰顯中國“愛和平、負責任”的大國風范。 |
更多>>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