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學者:改革開放40年證明鄧小平開創的“和平與發展”道路是成功的
2018-05-31 15:13:49??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責任編輯:陳曦 我來說兩句 |
國際在線報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雷湘平):2018年是中國開啟改革開放偉大征程40周年。伊朗沙希德-比赫希提大學地區問題研究所助理教授莫森·沙里亞提尼亞日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40年的改革開放向世界證明,由鄧小平開創的“和平與發展”模式,是一種在保持穩定的條件下實現穩步發展的成功模式。 莫森表示,中國40年的改革開放為全球發展尤其是一些發展中國家帶來了很多可以借鑒的經驗,這些經驗的獨特之處在于,中國在保持穩定的同時循序漸進地推動了改革開放,“首先,中國逐步地推進改革。中國向世界打開大門,一步一步地改革,先建立起經濟特區,再加入世貿組織,然后與不同國家和組織簽訂自貿協定,這種改革為中國人民和世界都創造了機會。其次,經濟發展需要外交政策的發展,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領導人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和現在的習近平主席,采用了一種發展的外交政策,努力為中國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壞境。我相信,鄧小平的模式,也就是和平與發展,向不同的國家證明了這是一種在保持穩定情況下穩步發展的成功模式。” 莫森指出,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成功實現了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現在又開始嘗試在全球價值鏈上由“世界工廠”的角色向以消費、創新為驅動的“新常態”經濟轉型。這種轉型對于中國乃至全世界而言都是有意義的,“現在中國嘗試改變這種模式,尤其是習近平主席就任以來,中國努力構建一種以消費為導向、基于創新而非低端組裝生產的經濟發展模式。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經濟的主要議題是新常態,即一方面通過降低經濟增長速度,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通過中國制造升級計劃來推動中國經濟走向高端,依靠科研和高科技。如果這種轉型能夠成功的話,將對全球經濟產生巨大的影響。” 就在中國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2018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中國要進一步拓展開放范圍和層次,完善開放結構布局和體制機制,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然而就在近期,美國特朗普政府先后挑起了與中國乃至與其盟友的一系列貿易摩擦,大興貿易保護主義。對此,莫森認為,當前美國的問題在于它想從“二戰”后建立起來的國際秩序中脫身,除了挑起貿易摩擦,美國還退出了巴黎氣候協定、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等基于法治的國際公約,這些做法既給中國帶來了風險,也給中國創造了機會,“美國特朗普政府是反全球化的,而中國在努力推動全球化。我認為,這對于中國而言既有風險又有機會,一方面,有風險是因為中國高度依賴全球經濟;而另一方面,中國有能力通過快速發展在全球體系中強化自己的角色。因此美國從現有國際秩序中撤退,為中國創造了一些機會。” |
相關閱讀:
- [ 02-04]荷蘭法庭裁定政府禁止伊朗學者進入核設施法令違憲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