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休斯敦6月7日電美國宇航局于6月7日公布“好奇”號探測器在火星蓋爾隕石坑的兩項最新發現:一是在隕石坑地表的沉積巖樣本中發現30億年前存在有機物質,二是火星大氣中的甲烷含量具有季節性變化特征。 美國宇航局官網消息,美國宇航局于7日在科學日志上公布了這兩項最新發現:一則是“好奇”號在火星蓋爾隕石坑地表進行了長達18個月鉆探取樣,沉積巖樣品經樣品分析儀(SAM)檢測,發現了30億年前“有活力”的有機分子,包括碳、氫、氧、氮、硫及噻吩、苯、甲苯等分子。 對此,美國宇航局科學任務局副局長托馬斯·澤布辰(Thomas Zurbuchen)稱,這一發現雖然未必是火星上存在生命跡象的證據,然而,“這是我們繼續在該星球上尋找生命證據的動力”,“我相信我們正在進行的和計劃的任務將會帶來更激動人心的發現”。 第二則發現是火星大氣中甲烷含量的季節性變化。 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高級研究員克里斯·韋伯斯特(Chris Webster)指出,“好奇”號的樣品分析儀(SAM)對甲烷含量變化進行了三個火星年的觀察(約等于六個地球年),發現火星甲烷含量存在季節性變化特征:夏季,“好奇”號探測到的甲烷含量反復出現峰值,含量上升到十億分之零點七左右;冬季,該值下降一半。他們認為,溫暖的環境可能使地表下儲存的甲烷在大氣中得以釋放。科學家尚不清楚甲烷的來源。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好奇”號于2012年8月在火星蓋爾隕石坑內著陸。它是美國宇航局的第四臺火星車,也是世界上第一輛采用核動力驅動的火星車。其使命是研究火星的氣候和地質狀況,并探尋火星是否存在生命跡象或液態水。 6年中,它行走了18公里,向地球傳回無數張火星圖片,也已揭示了一些火星上的生命跡象。2013年,發現數十億年前的火星具有支持微生物的生存條件;2014年,在火星大氣中檢測到甲烷及其含量峰值。 “好奇”號火星車將于2020年被“流浪者”號替代。“流浪者”號將深入火星地表2米以下尋找生命跡象。它還計劃載著一架火星直升機,將31個裝滿火星土壤的樣本罐送回地球進行研究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宇航局計劃于2030年間實現火星登陸計劃。(完) |
相關閱讀:
- [ 05-09]美國宇航局與優步簽署合作協議 探索城市空中交通系統
- [ 11-13]美國宇航局成功發射安塔爾火箭 為空間站運送物資
- [ 11-02]美國宇航局:全球逾200萬人申請將姓名送上火星
- [ 06-30]美國宇航局發射探空火箭制造“彩云”
- [ 06-01]美國宇航局首次啟動接觸太陽計劃 2018年發射探測器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