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持續高溫 動物水中消暑
6月6日,天津動物園,一只熊泡在水中。天津持續高溫,動物園采取各種方式為動物防暑降溫。

虎寶寶“幼兒園”:奶瓶隔尿墊一樣都不能少
6月5日,一只虎寶寶在哈爾濱東北虎林園育嬰室等待吃奶。眼下正值東北虎繁育高峰期,多只“虎寶寶”的降生,讓黑龍江東北虎林園熱鬧起來。一些小虎跟媽媽生活在一起,而另一些被接到“幼兒園”,它們或因媽媽的奶水太少,或因“新手媽媽”缺乏帶養經驗而需要人工照料。這樣一來,飼養員們便承擔起“虎爸虎媽”的角色,忙得不可開交。

密林里幸福的朱鹮一家
6月2日,朱鹮夫婦在密林中輪換交班看守幼鳥。陜西省漢中市洋縣四郎鎮田嶺村的一片密林里,生活著朱鹮一家,出生不到半月的2只朱鹮幼鳥由父母精心呵護,正一天天茁壯成長。被稱作“朱鹮故鄉”的陜西省漢中市洋縣的河畔、田野和天空,時常能看到珍稀鳥類朱鹮的身影。有鳥中“東方寶石”之稱的朱鹮,是地球上最古老的鳥類之一,曾生活在俄羅斯、韓國、日本和中國。二十世紀中葉以來,由于戰爭、獵殺和生態破壞等原因,這種珍禽的棲息地面積不斷縮小,種群數量銳減,俄羅斯、韓國、日本相繼宣布野生朱鹮絕跡。1981年5月23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朱鹮調查小組歷時3年,終于在洋縣姚家溝發現7只野生朱鹮孤羽。在隨后37年日漸完善的保護體系中,科研人員先后攻克了朱鹮人工飼養、繁育、籠養朱鹮自然繁育、朱鹮野化馴養放歸等關鍵性技術難題,中國的朱鹮野生種群由7只發展到2000余只,并構建了北京、陜西、河南、浙江、四川等人工種群。一些朱鹮遠赴日本和韓國,在當地保護工作者的努力下繁衍種群。陜西漢中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張亞祖表示,朱鹮拯救與保護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進入了新階段,需要從跟蹤保護向棲息地保護轉變,引入信息化等高科技手段。

今年全球首對大熊貓龍鳳胎誕生
這是6月5日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拍攝的大熊貓“婭韻”產下的龍鳳胎熊貓寶寶。當日,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的大熊貓“婭韻”成功產下一對龍鳳胎大熊貓寶寶,大仔為雌性,初生體重135.3克;小仔為雄性,初生體重148.8克,母子平安。

上海:36尾中華鱘放流長江
6月6日,中華鱘被放流長江。
當日,“守護好一江碧水”2018年長江口珍稀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在上海長興島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附近水域舉行。此次活動共放流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36尾,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胭脂魚2萬尾。

湖南張家界上演屋頂舞蹈秀
6月2日,第三屆航拍武陵源攝影大賽暨全國媒體記者攝影采風活動在張家界武陵源黃龍洞啟動。啟動儀式上,少數民族青年男女們在黃龍洞音樂廳的屋頂上載歌載舞,為現場的觀眾獻上了一場華麗的屋頂舞蹈表演。

中國雜技節目榮獲烏克蘭雜技藝術節“金栗子”大獎
6月1日,在烏克蘭基輔,一名中國湖南雜技藝術劇院的演員展示“金栗子”獎。為期3天的第三屆烏克蘭“金栗子”國際青少年雜技藝術節1日在基輔落下帷幕。湖南雜技藝術劇院的《柔術造型》和《單手倒立》獲得國際評委會一致肯定,共同榮獲藝術節最高獎——“金栗子”大獎。

江蘇興化:“水上森林”畫中游
夏日時節,位于江蘇省興化市李中鎮的水上森林公園滿目蒼翠,綠意撲面。水杉、池杉等樹木構成了一幅幅夏日畫卷,吸引不少游客前往游覽。

北戴河秦行宮遺址保護與展示設施工程主體完工
近日,河北省秦皇島市北戴河區秦行宮遺址保護與展示設施工程主體完工,預計今年底對游客開放。據介紹,北戴河秦行宮遺址保護與展示設施工程主要建設內容分為遺址保護區、博物館及配套服務區等。

山東煙臺:群“櫻”薈萃 “果王”爭霸
6月5日,評委在煙臺市福山區張格莊鎮大櫻桃批發市場對櫻桃進行打分。
當日,山東省煙臺市福山區張格莊鎮舉行櫻桃“果王”爭霸賽,來自當地20多個村的70余位農民拿著自家種植的櫻桃前來參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