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銳評:迎擊美國貿易戰,中國仍會“以不變應善變”
2018-06-17 20:35:4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責任編輯:黃麗紅 我來說兩句 |
盡管不愿打貿易戰,但中國面對美國的出爾反爾、一意孤行,已經坦然、自信地迎擊。因為這不僅是為了捍衛本國和本國民眾的合法利益,也是為了維護正常國際貿易秩序和全人類的共同利益。 既然應戰,就要講究戰術。作為深諳《孫子兵法》、順應世界大勢、占據人心道義高位的中國,面對一個反復無常、毫無信義、充滿不確定性的對手,最好的戰術就是“以不變應善變”。 事實上,回顧近三個月來的中美經貿較量過程,一個突出特點就是美方的“變”與中方的“不變”。美國方面,從4月初公布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的初步清單,到特朗普隨后發推文稱“習近平主席和我將永遠是朋友……兩國都會有偉大未來”;從5月中旬雙方達成華盛頓共識不打貿易戰,到十天后美方突然翻臉稱將于6月15日公布對價值500億美元包括高科技產品在內的中國商品加征25%關稅的清單,這種反復無常的變臉,既與特朗普所謂的“交易藝術”、美方談判團隊的內部分歧、美國選舉政治以及兩黨的互相攻訐有關,更反映出美國精英們解決國內矛盾的無力感與偏執癥,以及面對中美實力對比發生變化時的無奈與焦慮。 不少觀察家都敏銳地看到,中美貿易失衡問題不是光靠中國多買美國產品就能解決的,因為這一問題與中美經濟結構、全球價值鏈分工、美國低儲蓄過度消費模式、限制對華高科技出口等多個深層次因素有關。但是,美國精英們由于無力解決2008年次貸危機引發的資產價格上漲、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制造業衰落、底層民眾受創嚴重等一系列問題,便想把責任轉嫁到中國這個緊隨美后的經濟體頭上。去年12月,曾是特朗普競選核心智囊的史蒂夫·班農在日本發表演講時,就直指“中國摘走了自由市場的花朵,卻讓美國走向了衰敗”。可以說,將美國的當前困境、未來困境乃至各種危機歸咎于中國的崛起并進行遏制,正是美國挑起對華貿易戰的深層原因。 對此,中方當然看得通透,并保持了足夠的戰略定力,一路走來,立場堅定:從“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的表態,到“采取同等規模、同等力度”的反制措施,再到“堅決捍衛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堅決捍衛經濟全球化和多邊貿易體制”的決心與意志,中國一直以最大誠意努力解決問題,一直堅持核心原則不動搖、核心利益不受損。而中國上下一心,眾志成城,愿意為全人類的共同利益而戰,更加夯實了中國立場不變、政策不變、發展戰略與動力不變的堅實基礎。 當前,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確定性不穩定性上升。美國作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以及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本應為解決全球性的難題提供正能量,擔當穩定器。但是它卻為一己之私,不惜毀壞政府信用與國家形象,反令自身成為一個最不穩定的因素。這一點,在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后又表示條件合適可考慮重新加入上,在特朗普與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會面安排的反復上,在白宮高官先為G7間的貿易爭端打圓場,后炮轟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的轉變等一系列令人咋舌的外交舉動上,均表露無疑。 反觀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國一直遵循自己的國情、按照既定的節奏踏實前行。從提出構建“人類命運體”,到扎實扎進“一帶一路”倡議;從倡導建立新型國際關系,到積極參加國際維和救援,中國始終在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早在2015年,習近平主席便提出三個“不會變”:“中國利用外資的政策不會變,對外商投資企業合法權益的保障不會變,為各國企業在華投資興業提供更好服務的方向不會變。”當前,中國進入了新時代,可以更加自信地說:中國政府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決心不會變,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決心不會變,不斷擴大開放的決心不會變,為世界做出更大貢獻的決心也不會變! “以不變應善變”,這是中國打贏對美貿易自衛反擊戰的戰術自信,也是對這個世界的高度負責。因為在充滿變化的世界當中,穩定性是一種珍貴的稀缺品。一個自信的中國,將在各種外部風浪的擊打下,百煉成鋼,以始終不變的對本國民眾和世界人民負責任的政策,繼續成為全球增長的動力源和安全形勢的“穩定器”。(國際銳評評論員 盛玉紅) |
相關閱讀:
- [ 06-15]王毅:要通過雙贏而非雙輸的方式妥善解決中美經貿問題
- [ 06-12]中美游戲公司將合作推出新項目
- [ 06-06]社評:談打交替間,中美似在悄然相向而行
- [ 06-04]守護共識需中美相向篤定而行——中美經貿北京磋商傳遞的信號
- [ 06-04]國際銳評:中美落實華盛頓共識的關鍵在于“相向而行”
- [ 06-03]中方就中美經貿磋商發表聲明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