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由國家電影局指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正在舉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之聲推出特別策劃《文創產業1+1》,聚焦文創產業的新生態和新時代。今天推出第二篇:《黑科技+工業化 用技術革新支撐電影藝術創新》。 央廣網上海6月21日消息(記者 劉柏煊)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如果說上海影城是電影節期間觀影愛好者的大本營,那么上海國際博覽中心則是科技狂熱者的目的地,因為國際影視市場跨媒體技術展同期在這里舉行。盡管兩個場館相距近20公里,但他們各自所展示的內容緊密地構成了電影發展的兩翼,讓人看到了藝術和技術的魅力。 “把這個綠背景替換成三維的虛擬的場景,這樣就能讓真實的人和虛擬的場景或角色進行互動。拍電影中有很多場景會用到這種手段。”電影技術公司相關負責人夏子朋向記者介紹,通過這樣的黑科技,導演在拍攝過程中就可以看到演員站在虛擬環境中的效果,這是目前全球領先的虛擬動作捕捉攝影技術。 在資深電影公司制片人泰德·席洛維茨看來,電影產業一直走在科技發展的前沿,總是和技術“捆綁”在一起,“電影行業有將近130年的歷史了,一直是一個技術型的行業。隨著時間推移,我們從來沒有離開過技術,我們的電影隨著技術發展的曲線起起落落。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這一切會有所改變。” 北京電影學院教授趙寧宇對此表示贊同,電影技術的進步是推動電影工業化之路的重要動力。他說:“現在電影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是整個電影工業中進步非常快的部分,從3D到4D再到各種新興的技術。幾年前我們做一個航拍是非常困難的事情,現在連小成本的網絡電影都在使用航拍。工業化永遠是電影產業的一個重要基石。” 除了提高電影制作的效率,電影技術手段的革新還豐富了電影藝術的表現力。青年導演郭帆舉例:“我們置了一個車內的景,要求車里的5個人同步顛。之前都是靠人工,手動晃,后來就找來一個電控平臺,底下有液壓桿,當我們讓車進行最大幅度震動的時候,演員在里面的表演完全是本能反應,不是‘演’出來的。正是有了這種技術,才能更接近‘真實’。” 隨著中國電影一路高歌猛進,技術的發展對于整個工業體系的完善、文化競爭力的提升日益顯示出獨有的重要性。上海電影集團董事長任仲倫說,中國要從“電影大國”變成“電影強國”,影視裝備產業的發展也尤為關鍵。他說:“我們現在銀幕數多了、觀眾人次多了、影片的數量也多了,我們在比如市場和流通方面已經是一個強國,但在制作、技術方面還有成長的空間,還要不斷擴大影響力。我相信,中國電影毫無疑問會和中國的經濟和社會一樣,對世界的發展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力。” |
相關閱讀:
- [ 06-20]松溪文創產品受邀參展南臺兩岸文創產品集市
- [ 06-19]白俄羅斯舉辦“中國文創體驗展”
- [ 06-16]交流,擴充文創廣度和深度
- [ 06-14]順昌剪紙工藝參加海峽兩岸文創青年展銷活動
- [ 06-11]福建文創市集第十一期熱展 用創新點亮傳統文化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