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近日披露的5月份中國經濟主要指標顯示,盡管投資等部分指標增速略有波動,但效益指標、結構指標、民生指標等持續改善。其中,就業、物價等民生指標向好平穩,養老保障等新政策出臺不斷織密筑牢民生保障安全網,百姓從經濟發展中收獲實實在在的民生獲得感。 經濟社會發展根本目的在于增進民生福祉。從5月份中國經濟主要指標看,中國經濟不僅呈現出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更重要的是事關人民群眾福祉的諸如就業、養老等民生指標也在各自的刻度尺上持續攀升,增進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數字或許是生硬的,但卻最能鮮活地說明問題、印證道理。就以民生之本的就業來說,5月份,我國就業形勢繼續向好,居民消費價格平穩。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4.8%,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月下降0.1個百分點。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4.7%,與上月持平,比上年同月下降0.1個百分點。再看養老,今年上半年,人社部、財政部印發《關于建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完善了基本養老金待遇確定機制,并建立健全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不久前,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關于建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的通知》,決定從今年7月1日起實施基金中央調劑制度。在不增加社會整體負擔和不提高養老保險繳費比例的基礎上,通過建立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合理均衡地區間基金負擔,實現基金安全可持續,實現財政負擔可控,確保各地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凡此種種旨在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不斷完善城鄉居民和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筑牢民生保障安全網,讓百姓沒有后顧之憂。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一國經濟社會向前發展,雖然經濟總量、國防實力和政治、文化影響力是構成綜合國力最主要的因素,也是國泰民安的保障。但對于普通民眾而言,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發展程度,更能被直觀感受,體現獲得感。正因為此,我們看到,“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成為黨的十九大報告描繪的民生新藍圖,引來好評如潮。無庸置疑,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中國共產黨的堅強正確領導,我國經濟發展在邁向高質量的征途中,人民群眾將享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一勞永逸的終點站,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回望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重中之重,一大批惠民政策舉措緊鑼密鼓、落地生根,突破了一些過去想突破而未突破的關口,辦成了一些過去想辦而未辦成的大事,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站在新的起點上,面對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主要矛盾變化,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可以想見,只要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將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
相關閱讀:
- [ 06-22]【新時代的奮斗者】陳建棋:待病人像家人
- [ 06-21]浦城一中開展“行朱子成年禮 做新時代好青年”活動
- [ 06-21]【新時代的奮斗者】陳建棋:待病人像家人
- [ 06-21]“新時代?新平臺?新機遇”——“一帶一路”大型網絡主題活動福建站啟動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