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向“哈二代”,哈佛招生被批不公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歧視亞裔”風波未平,哈佛大學又被卷入“校友二代”錄取丑聞——法庭文件顯示:哈佛校友子女近年在該學府的錄取中獨占鰲頭,而這些被媒體冠以“傳承生”之名的幸運兒大都來自美國白種精英家庭。 美國《僑報》24日報道,因涉嫌在錄取工作中歧視亞裔,哈佛大學前不久被提倡高校公平錄取原則的非營利機構“公平入學”告上法庭,提交了關于學生錄取工作的文件和數據。權益人士分析發現一個更令人擔憂的趨勢——哈佛大學明顯更偏向本校校友子女。《洛杉磯時報》稱:2010年至2015年,哈佛“傳承生”錄取比例高達34%,而“非傳”錄取率僅為6%。換句話說,只要父母中有一人畢業于哈佛,子女的勝算比其他人就高5倍多;如果父母為雙校友,子女申請優勢更為突出。 媒體注意到,哈佛錄取的“傳承生”申請者多為白種人:2010年至2015年,超過20%的白種人“傳承生”順利就讀哈佛,比美國非裔(4.8%)、亞裔(6.6%)和拉美裔(7%)的總和還多。隨著哈佛大學本年度錄取率降至4.59%的歷史新低,這種“優待”將對所有非白人精英階層的申請人構成不利。《洛杉磯時報》呼吁“公平入學”組織調整一下切入角度——控告該校優待“校友二代”,或比告其“歧視亞裔”更具說服力。該報稱,如能轉變該校的錄取偏好,受益的將是所有來自不同族群和社會階層的申請人。 事實上,美國高等學府對權貴家庭子女的優先錄取相當普遍:不少學校在錄取工作中都會為精英階層的子女“預留”部分名額,并通過降低入學考試重要性、抬高素質和社會關系等門檻,將成績優秀的移民和工人階層子女拒之門外。這種趨勢長期受到美國各界的強烈指責:由于私立高校很大程度上要仰仗校友提供的資金維持運營,對“傳承生”的優待無異于間接出售入學名額;而且,這種優待可能在高等教育界形成某種落后的“種姓體系”。(劉皓然) |
相關閱讀:
- [ 06-20]日本制造業造假丑聞不斷
- [ 06-12]“排放門”丑聞發酵 德檢方突襲奧迪執行長住所
- [ 06-07]森友學園丑聞波及安倍內閣 日在野黨要求麻生辭職
- [ 06-06]好萊塢性丑聞風波:溫斯坦紐約出庭拒認強奸罪名
- [ 06-01]丑聞頻出 泰國7名高僧涉嫌犯罪被廢除僧銜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