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激戰正酣時,加拿大蒙特利爾也舉辦了一場足球世界杯,不過參賽球員并非人類,而是機器人。 日前,在Robocup2018(機器人世界杯)比賽中,浙江大學ZJUNlict隊獲得機器人足球賽小型組冠軍。這是浙江大學隊第三次奪冠。 帶球用“嘴”,爭搶靠“吸” 機器人世界杯,跟人類世界杯比賽的比賽規則有些區別。浙江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學生、ZJUNlict隊隊長黃哲遠介紹,機器人世界杯比賽場地為12米×9米,分上下半場,各5分鐘,死球、停球時間都會暫停。 兩隊各8名隊員,為了考驗機器人避障技術,比賽時是不允許雙方發生碰撞的,所以不會出現真正世界杯上球員之間火星撞地球的場面。 機器人的嘴巴里有兩根金屬棒,通過擊打球來實現傳球和射門。帶球則是通過嘴巴將球吸住,雙方爭搶時,一不留神,球會被對方吸走。機器人傳球很迅速,也很精準,基本都是直接傳到嘴巴里,比職業隊員傳球更準,無需停球。 “最強大腦”操控比賽勝負 機器人雖小,一場比賽所展露的技術卻很牛。浙江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ZJUNlict隊主教練熊蓉向記者介紹,比賽場上的機器人屬于執行者,所有指令都是由場外的“最強大腦”來發出。 據了解,機器人世界杯賽場上方有8個攝像頭,負責每個區域的圖像攝錄和傳輸,每個機器人頂部有幾個色塊。攝像頭將圖像數據傳回擁有“最強大腦”的計算機主機,主機根據色塊來判定機器人位置、方向和狀態,并根據全場形勢,及時分析并發出每個機器人下一步動作的指令。 “最強大腦”的算法實時性很重要。“一個圖像周期是16毫秒,我們的計算必須在16毫秒內完成并發出指令,否則就會延遲出現失誤。”熊蓉表示,有些隊伍的機器人智能性很好,但在計算上消耗了大量資源,機器人不能及時接收到指令,就會在場上出現“發傻”的狀況。 向著仿人機器人漸行漸近 三度問鼎機器人世界杯,熊蓉表示,Robocup的目的引領往技術方向發展,不僅是為了踢球。 這些足球機器人的很多技術也逐漸被運用到工業上,如輪式移動、導航等在工業機器人領域均有體現。 另外,多機器人協作技術,則是面向軍事方面有所應用。 機器人世界杯的最終目標是到2050年,開發完全自主仿人機器人隊,能贏得人類足球世界冠軍隊。 從目前技術來看,實現這一目標尚有一段時日。熊蓉認為,目前仿人機器人存在走路穩定性、持續跑動能量供給等問題,浙大近年來研發出打乒乓球機器人和每小時3.6公里的跑步機器人,但就距離2050年的目標,尚有差距。 |
相關閱讀:
- [ 06-26]盲人足球小將:無畏奔跑 追尋光明
- [ 06-26]盲人足球小將:無畏奔跑 追尋光明
- [ 06-25]三明尤溪舉辦“武俠足球”世界杯
- [ 06-24]廈門市翔安區將添一座公園 有28個足球場大
- [ 06-24]德國絕殺勒夫瘋狂慶祝:我們用意志力展現足球魅力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