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種藥,完全可以不吃,但吃了的話,有可能失眠、狂躁、抑郁、貧血,其藥物成癮性甚至不亞于毒品,作為親生父母,你會給孩子吃嗎?每逢重大考試,一些考生家長都會四處找這種藥給孩子吃,原因竟是其號稱能“增強考生記憶力”,被家長們奉為“聰明藥”“助考神藥”。而其實所謂“助考神藥”是本應嚴格控制的精神類處方藥,一旦學生濫用此藥,后果不堪設想。 精神類處方藥?沒關系,買得到! 在長沙工作的劉女士孩子上初三,成績不太穩定。她看到家長群里熱傳一種叫專注達的藥,吃了能讓孩子短時間提高學習能力,就立馬到醫院“求藥”,以期能讓孩子超常發揮,“結果醫院根本不給開”。 湖南省腦科醫院心身疾病及成癮醫學科門診醫生楊棟告訴半月談記者,每逢重大考試,都會接診不少前來咨詢的學生家長,他們希望通過讓孩子服藥實現考前成績突飛猛進。 在網絡上,有一些網民曬出了專注達、利他林等藥物,稱希望考試超常發揮,甚至還有一些貼出了“轉賣”利他林和專注達的消息。而在評論中,有多人求購和打聽如何買到此類藥物。 半月談記者按照廣告提供的QQ號添加了一位賣藥者,他號稱從海外代購各種精神類處方藥,簽名是“中國藥品商為您的前途加油”,QQ昵稱里有利他林的英文名稱。這位“藥品商”的QQ空間里,曬出了在海外下單購買利他林的訂單截圖,顯示運輸船只來自荷蘭,此外,還有另一種處方藥莫達菲尼。 半月談記者以考生家長的身份與這位“藥品商”溝通,對方稱“只要是國外的藥物基本都可以購買到,不過要10天的運輸時間”,并表示不會被查到,“隱蔽性你放心,我這都運輸了不知道多少次了。” 他告訴半月談記者,利他林有多個產地,哪產的都能買到。“瑞士價格是1250元,荷蘭400元,美國暫時缺貨。”這位“藥品商”說,賣得最多的是1250元的瑞士版,30粒,每粒10毫克,“瘋狂點的考生可以每天吃一顆”。當半月談記者對藥品的副作用表示擔心時,對方安慰說:“可以放心,副作用很小的,就是不要濫用成癮。” 聰明反被聰明誤,“聰明藥”三宗罪 ——違規使用“聰明藥”,不良反應多。湖南省腦科醫院酒癮網癮中心科主任、成癮醫學博士周旭輝告訴半月談記者,一些考生考前開得比較多的“聰明藥”專注達,化學名稱叫鹽酸哌甲酯控釋片,用于小兒多動癥治療,可以改善患兒的注意力,屬于神經中樞興奮藥,是國家嚴格控制的精神類藥品,其主要作用是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考生服用這種藥物會加重焦慮情緒,出現厭食、失眠、狂躁、興奮等癥狀,甚至導致行為異常。 ——警惕“聰明藥”的成癮性。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只在考試前服用幾次這類精神類藥品提神,沒有損害,其實這些藥品都是成癮性藥品,一開始服用可能沒什么異常,但在以后孩子情緒低落時,就會開始想念服用這類藥物的感覺。 楊棟說,一開始考生服用一粒藥就會興奮一整天,慢慢地需要增加劑量才能達到之前的效果,一旦停藥就會出現各種戒斷不良反應。考生服用這類藥物后可能產生上癮性,藥物成癮危害不亞于毒品。 ——扭曲家長與考生心理,有損考試公平。“看到別的家長給孩子用這種助考興奮劑,我們既擔心又無奈,同時感到不公平,這類所謂的‘神藥’都是歪門邪道,扭曲了家長與考生的心理。”一位學生家長告訴半月談記者。 迷戀“神藥”不可取 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考前家長給孩子“求藥”主要有兩類,一是專注達、利他林等“提神藥”,二是號稱能“延遲女孩子月經周期”的藥物(比如口服避孕藥)。 “女孩子服用孕激素等藥品推遲月經,可能造成孩子的內分泌失調,造成孩子月經紊亂,可以說弊大于利。”周旭輝告訴半月談記者。 “由于家長對高考、中考等考試過分注重,臨近考前就會有打著‘助力考生’‘安神補腦’‘提高記憶力’幌子的各種保健品、藥品熱賣,這中間涉及相關部門對產品名稱、功能規范的監管問題。”中南大學教授李斌說,市面上有很多以食物、保健品獲批的產品把自己包裝成有特殊功能的藥品,這些都是需要嚴格規范的。 “部分家長、考生迷信‘藥考’,還有待醫藥、教育部門更多地宣傳引導,厘清家長的認識誤區,不盲信藥物提高分數的作用,鼓勵孩子用平常心對待考試,而不是處心積慮投機取巧。”李斌說。(半月談記者 帥才 袁汝婷 謝櫻) |
相關閱讀:
- [ 06-25]世界反興奮劑機構接受國際足聯對俄球員的調查結論
- [ 06-25]國際足聯未發現俄羅斯隊員存在違反反興奮劑規定的證據
- [ 05-18]福建省體育局召開第十六屆省運會反興奮劑工作會議
- [ 04-22]賠付500萬美元!阿姆斯特朗了結興奮劑官司
- [ 03-29]反興奮劑 教育不可缺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