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轉變乘勢而為 經濟民生齊頭并進 作為一個成熟的發達經濟體,香港擁有不錯的家底、優良的法治環境和營商環境。然而,產業結構相對單一、貧富鴻溝過大、房屋問題突出等矛盾長期存在。習主席指出,發展是永恒的主題,是香港的立身之本,也是解決香港各種問題的金鑰匙。 在“服務提供者”和“監管者”的基礎上,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上任后誓言,新一屆特區政府將更積極進取,擔當“促成者”和“推廣者”的新角色,鞏固及提升香港的傳統優勢產業,并大力推動創新及科技和創意產業發展,為經濟注入多元動力,為市民、特別是青年人提供優質就業機會,以經濟增長作為持續改善民生的資源。 在林鄭月娥上任3個月后發表的首份施政報告中,她共提出251項新措施,為最近5年來最高紀錄,另有469項持續推行的措施,聚焦香港社會關心的經濟和民生議題,提出大量創新政策。 特區政府統計數據顯示,一年來,香港經濟發展取得了驕人成績:2017年GDP增速達3.8%,高于以往10年平均2.9%的趨勢增長率,創6年來新高;今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長4.7%,更現蓬勃之勢。失業率今年上半年進一步降至2.8%,為20年來新低。 林鄭月娥上任后多次表示,發展創科是新一屆特區政府的工作重點,能為香港經濟增長提供龐大動力。 今年2月公布的本屆特區政府首份財政預算案中,“史無前例地”為發展創科額外預留超過500億港元,用于基礎設施建設、科研合作、培育初創企業、推動產業發展等方面。特區政府定下目標,5年內將研發總開支大幅增加到每年約450億港元,在GDP中所占比例由0.73%倍增至約1.5%。 特區政府創科局局長楊偉雄介紹,香港初創企業數量由3年前的約1100家倍增至2017年的約2200家。在營造有利創科生態環境的多方面舉措下,這一數字有望進一步增加。 除了尋找自身新的經濟增長點,香港過去一年來還積極向海外開拓發展空間。特區政府重視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尤其是東南亞國家的聯系,以自身獨特優勢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香港與東盟2017年11月簽訂了自貿與投資協定,被業界視作為香港未來經濟增長增添新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