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網阿爾山7月4日電(記者 趙亞超)“以前我們老兩口一年掙不到5000塊錢,現在一個月就能掙5000塊?!薄懊撠毠栽谛袆印本W絡主題活動來到了興安盟阿爾山市明水河鎮西口村,63歲的村民李富大爺向記者談起最近幾年的收入情況,不禁喜笑顏開。 從年收入5000到月收入5000,發生這樣的變化則要多虧當地探索林菌結合種植的一種蘑菇——赤松茸。 赤松茸,又名鄒環蓋菇、酒紅球蓋菇。是原生長在赤松林樹根部與樹根共生的一種野生食用菌。赤松茸朵大,色澤艷麗,肉質細嫩,蓋滑柄脆,清香可口,具有色美、味鮮、嫩滑、爽脆、口感好等特點,富含多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及維生素,營養極其豐富,同時也是國際菇類交易市場上的十大品種之一。 2017年5月,為充分挖掘林下資源,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明水河鎮林下食用菌種植項目開始啟動,西口村建立起了食用菌種植基地,主要種植的就是赤松茸。 “第一,西口村林下空間資源豐富,非常適合赤松茸的種植;第二,種植赤松茸所需原料,皆采用本地農作物秸稈、落葉、松針等草腐植物,不砍伐樹木,不使用任何農藥,在獲得經濟效益的同時又發展了林下經濟。”當地村干部告訴記者,發展林下經濟,林菌結合,是當地探索出的農民致富的好途徑。 此外,由于赤松茸產品采用原始仿野生栽培作業,所以用工量較大,僅2017年西口村就帶動就業農戶32戶,2018年計劃將帶動農戶80余戶。 像李大爺這樣的貧困戶,以前收入基本都要靠打零工,但是由于年紀越來越大,找到一份零工越來越難。 所以在種植基地的就業帶動下,老兩口來到了種植基地,負責日常護理及種植采摘工作,每個月能收入5000元,按照赤松茸一般4個月的工期,老兩口每年能收入2萬元。 同時在就業帶動的基礎上,當地又向農戶培訓赤松茸的種植、管護等專業技術,讓農戶掌握一技之長,進而與公司簽訂種種回收合同,以達到產業促發展,合作促振興的目標。 李大爺告訴記者,除了在種植基地負責種植采摘工作外,他們老兩口也在政府的幫扶下,種下了幾畝赤松茸。 現如今,李大爺家的幾畝赤松茸每年能收入7000多元,再加上在種植基地工作的2萬多元,現在每年能收入3萬元左右。 年收入從5000元到3萬元,李大爺笑著對記者說:“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過去一雙鞋都要縫縫補補穿好幾年,現在鞋子破了,舍得買新的了,前兩天剛讓老伴給我買了幾雙”。 食用菌種植基地幫助越來越多村里像李大爺這樣的貧困戶脫貧致富,而當地也在積極探索,致力更好發展,現在西口村已能夠利用農田秸稈或樹針、樹葉為原料,在遮蔭的環境下,經過發酵培育后進行大規模生產。 按照發展規劃,2018年西口村將完成赤松茸擴種400畝,實現產業就業發展模式。2019年,建設赤松茸菌種生產廠,實現一產二產相結合。2020年,建設赤松茸食品加工廠、實現一二三產全產業鏈融合。 看到發展越來越好的種植基地,在與記者的交談過程中,李大爺從未停止他標志性的笑容,他也在期盼著越來越好的日子。 |
相關閱讀:
- [ 07-04]莆田市精準脫貧百日攻堅工作動員部署視頻會議召開
- [ 07-03]長泰縣推進脫貧攻堅重點工作取得成效
- [ 07-03]黨員帶好頭 脫貧有勁頭
——記云南福貢縣鹿馬登村黨總支 - [ 07-03]省政協助力古田縣脫貧攻堅
- [ 07-01]福鼎:“貸”動創業帶動脫貧,這信貸棒棒的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