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這“三評”,關系到我國科技創新領域干什么、誰來干、怎樣干的重大問題,是眾人矚目的熱點,也是改革瞄準的“痛點”。這個文件的發布實施,是推進科技評價制度改革的重要舉措。 “要通過改革,改變以靜態評價結果給人才貼上‘永久牌’標簽的做法,改變片面將論文、專利、資金數量作為人才評價標準的做法,不能讓繁文縟節把科學家的手腳捆死了,不能讓無窮的報表和審批把科學家的精力耽誤了!”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的這段講話,贏得全場科技工作者的熱烈掌聲。 “三評”改革,核心任務是建立有價值的科研成果的分類評價體系,堅決克服論文導向、灰色利益等突出問題,從制度上打掉說假話、浮夸之風,營造潛心研究、追求卓越、風清氣正的科研環境。 《意見》體現出本次“三評”改革的兩個突出特點,一是“實”字為先,二是“公”字當頭。 “實”字為先,是指本次改革堅持尊重規律,堅持問題導向。改革將遵循科技人才發展和科研規律,科學設立評價目標、指標、方法,簡化優化“三評”工作流程,為科研人員和機構減負;將聚焦“三評”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破除機制體制障礙,提高改革含金量和實效性。 “公”字當頭,是指本次改革堅持分類評價,堅持客觀公正。不論是人才、項目還是機構,分門別類地依據不同工作特點設置不同評價標準,顯然是對過去“一刀切”式評價體系的撥亂反正,要客觀、真實、準確反映不同評價對象的實際水平;從本次《意見》看,推行同行評價、引入國際評價,提高科技評價活動的公開性和開放性、保證評價工作的獨立性和公正性,也是科技評價體制改革的重點和大勢所趨。 “三評”改革,改的是科技創新領域的指揮棒和風向標。與建設創新強國的目標相比,當前我國基礎科學研究“短板”依然突出,一些核心技術依然受制于人,重大原創性成果和頂尖人才團隊依然短缺,全社會鼓勵創新、包容創新的機制和環境依然有待優化……堅決推進“三評”改革,正是為了把人的創造性活動從不合理的經費管理、人才評價等體制中解放出來,為科技人才“松綁加油”,讓“千里馬”競相奔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奮斗,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擔當。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人民生活福祉。這樣的變化,給我國科技工作者提出了重大的、全方位的歷史責任。“三評”改革正是為了讓我國科技工作者更好地完成這個重大歷史使命。 我們相信,本次“三評”改革能形成導向明確、精準科學、規范有序、競爭擇優的科技評價機制,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提供有力制度保障。(原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佘惠敏) |
相關閱讀:
- [ 07-04]香港青年和祖國共成長
- [ 07-04]【央視快評】代表青年 贏得青年 依靠青年
- [ 07-04]22名臺灣青年學子來廈見習
- [ 07-04]兩岸青年閩南文化研習營開營
- [ 07-03]新時代青年工作怎么干?習近平提出十點要求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