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4日電 (記者 阮煜琳)中國自然資源部4日消息,國家海洋督察組3日向山東省政府進行圍填海專項督察情況反饋,山東省海洋資源利用依然粗放,違法圍填海和海洋生態環境破壞問題依然存在。 2017年11月20日至12月19日,督察組對山東省開展了圍填海專項督察工作。督察指出,山東省海洋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但海洋資源利用依然粗放,違法圍填海和海洋生態環境破壞問題依然存在。 一是嚴管嚴控圍填海政策法規規劃落實不到位。沿海地市存在填而未用現象,填海成陸后,空置浪費嚴重。2012年以來,全省填海造地11357公頃,空置率近40%,其中濰坊濱海生態旅游度假區實際填海1322公頃,空置率達96%;龍口灣臨港高端制造業聚集區一期共填海造地1245公頃,無任何項目落地。 二是圍填海項目審批不規范。濱州、東營、濰坊、煙臺、威海等地相關部門違反圍填海計劃管理相關規定,在未取得用海預審意見和圍填海計劃指標的情況下違規辦理12個圍填海項目立項。萊州市將公益性填海形成的土地規劃為住宅、商服用地,獲取土地出讓金8919萬元人民幣。 存在政府主導未批先填現象。2012年以來,全省未經批準填海1593公頃,其中濰坊739公頃,煙臺330公頃,濱州139公頃,多數由政府主導或國有企業實施。2012年以來,全省尚有6.45億元人民幣罰款未追繳到位。 三是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問題突出。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工作不力。省環保部門提供了558個入海污染源的情況,經督察組排查發現,全省各類陸源入海污染源899個,僅有153個納入監管。 四是大量圍海養殖未納入海域法管理。督察發現,萊州灣、靖海灣、石島灣、丁字灣等重要海灣、河口內約有圍海8萬公頃,大量圍海改變了近岸海域自然屬性,破壞了海洋生態環境。核查的3.8萬公頃圍海養殖中,東營和威海等地有2.2萬公頃養殖用海未納入海域法管理,以簽訂承包協議等形式直接用海。 督察要求,山東省各級政府要實施最嚴格的圍填海管控制度,全面禁止渤海海域圍填海。加強圍填?;顒拥谋O督檢查,堅決制止和嚴肅查處違法圍填海行為。(完)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