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計很多人都接到過類似的推銷電話,讓人不堪其擾,卻又無可奈何。那么,推銷電話如何演變成了騷擾電話?到底是什么人,用什么方式在打我們的電話?他們又是怎么知道我們的個人信息的?這些泛濫的騷擾電話又該怎么管呢?央視《焦點訪談》記者深入騷擾電話大本營,進行了調查。 電腦系統撥號 每人每天能打幾百個電話 推銷電話,手機用戶大都不會感到陌生,很多人一天會接到十幾個甚至二十幾個推銷電話。這些推銷電話很神奇,可以外呼,回撥卻不行,要想回撥,電銷人員會另外留一個手機號碼。只能接不能回,這是如何做到的呢? 記者在一些招聘網站上查詢“電話銷售”崗位,發現不少招聘單位打出了雙薪提成、年底雙薪等等聽起來相當不錯的薪資待遇來吸引用工,而對此需求量較大的領域,則主要集中在保險、理財、房產、教育培訓等銷售行業。 記者首先來到一家房產銷售公司。這家公司規模并不算大,有十來個工位,電銷人員每人面前一臺電腦,他們戴著耳機,不停地在通話,卻并沒有看到他們用座機或者手機進行撥號。 有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是通過電腦系統進行撥號,而不是人工機械撥號,因此可以實現一人一天撥打幾百個電話。 每日指標有要求 撥打7小時通話3小時 另一家做電話保險銷售的公司,規模則要大得多,總共五層的辦公區中,四層都是這樣的電話銷售工位。有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不算管理者,光打電話銷售的就有600多人,他們今年的目標是做到1000人。 記者看到,在通話中的電話銷售人員語速很快,有的手里拿著稿子,有的照著電腦上的文字,嘴上滔滔不絕。據介紹,他們有自己一套專門的話術,每天還有通話時長的指標要求,包括撥時要求,上午3個小時,下午4個小時,一共7個小時,并要求每天跟別人通話累計不低于3個小時。 據了解,規定每天基本的通話數量和時長是許多電銷公司的要求。為了完成每天的通話任務,電銷人員就得不斷去接打,還得想辦法讓對方不掛電話。 同樣地,這家保險公司也不需要人工撥打電話,五六百名電銷人員對外撥號都由電腦系統自動操作并進行分配。一位劉姓電銷從業人員告訴記者,電腦自動撥號,撥通了之后,系統會自動找到話務員,話務員就自動接聽,不能自己控制。大概同一時間,撥50多個號出去是沒有問題的。當然,大部分人聽到是電話銷售的,會直接把電話掛斷,在小劉看來,成功還是很難的。 自動群呼無上限 電銷成本低出單就賺錢 電話銷售的成功率并不怎么高,那為何采用電話推銷的公司還不少呢?小劉告訴記者,電話銷售只要接一個電話專線進來就行了,基本上都是不封頂的套餐,每個月可以隨便打。電話銷售人員拿的都是底薪加績效、加提成的模式,實際上它的人工成本是非常低的。 記者接連走訪了多家電銷公司進行調查,利用電腦系統自動群呼,是這些電銷公司的通用手段,撥打容易、成本又低,一旦出單就能賺錢。而大量的推銷電話不請自來,令廣大手機用戶實在不勝其煩,不堪其擾。 客戶數據來源:免費贈險、APP個人資料 那么,推銷電話打給誰?客戶資源哪里來?對此,這些電銷公司也有自己的法子。 記者看到,在電銷人員的電腦系統里,手機用戶的信息一目了然。通常撥打過的客戶信息,會被電銷人員保存到自己的客戶資源庫里,之后還需要反復打。 此外,因為通過電腦撥號,顯示的號碼往往變來變去,電話用戶很不容易辨別。除了追著老客戶反復打,電銷公司的客戶資源還會不斷進行更新。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對于電銷來說,數據就是生命,是糧食,因為有數據才有業績,客戶資源除了自己本身的一些數據庫,剩下是一般質量的數據,數據來源是買的。 據了解,電銷公司的客戶來源主要有兩個渠道:一是免費的贈險渠道,二是一些網絡APP平臺留下的個人資料。 中介服務機構漫天撒網打電話拉客,是一種行走在灰色地帶的營銷模式。一家公司給你打一兩個電話,沒偷沒騙,好像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是,社會上眾多的銷售機構都這么干,對用戶來講就不勝其煩、不勝其擾了。這種不請自來的騷擾電話已經成為社會公害,與其說是在提供服務,不如說是令人生厭的反服務。在一個誠信社會中,商家應該靠品質、靠服務、靠信譽來贏得客戶,而不是強行推銷。至于那些為了所謂精準營銷而搜集、買賣、泄露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則已經觸犯了法律。 那么,對于電銷企業的任性行為就沒有辦法了嗎?電銷企業進行高頻、批量外呼業務使用的都是什么號段?對開展這種業務的單位有沒有限制和約束?用戶信息又是如何被大肆泄露的?央視《焦點訪談》將繼續關注。 |
相關閱讀:
- [ 06-13]工行三明分行開展網點預留電話接聽情況專項督導
- [ 12-18]本周廈門市市長專線電話接聽專題安排
- [ 11-24]老人接聽的疑似是詐騙電話 要不是民警趕到20萬元就沒了
- [ 09-24]兩次電話都來不及接聽就被掛掉 滴滴司機以此變相挑客
- [ 07-04]廈急救調度指揮中心升級 能同時接聽10個報警電話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