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 蘇贊、涂端玉)DNA基因檢測在中國市場日益普及,同樣也引起不少質疑。近日,有文章稱華大基因無創DNA檢測或導致醫生誤判漏檢其他問題,或判斷“低風險”的情況下用戶依舊生出帶有生理缺陷兒童。對此,華大基因昨日發布公告稱,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具有高準確性的特點,公司也在相關無創知情同意書中明確告知了無創基因檢測的適用范圍和技術局限性。 “無創DNA檢測”引爭議 記者觀察發現,不少醫院官網的產檢網頁,都掛上了“無創DNA檢測”的介紹:只需抽一下血,不到半個月時間,便能預測胎兒患有染色體異常的可能性。 “這個檢測在很多城市都已在產檢領域普及,它通過分析染色體是否有患病的特征來評估使用者健康狀況。”在廣州從事生物醫藥工作的賴先生說,“就連我們單位體檢,也多了一項DNA檢測。” 對于華大基因這次遭受質疑的事件,有業內人士認為,這是過去DNA檢測市場打擦邊球,缺少行業規范的結果。 廣州一位專科醫生則告訴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不能因為一個個案就否定檢測的意義。他表示,無創DNA產前檢測技術的臨床應用為我國出生缺陷兒的產前檢測做出了極大貢獻。 DNA檢測成投資風口 DNA檢測正成為新的風口,帶動了一批為DNA測序提供商業化技術服務的生物技術企業。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DNA檢測市場已于2016年突破50億元人民幣,預計2022年國內將達到300億元人民幣的市場規模。目前,在中國基因測序市場上占據較大市場份額的上市公司有華大基因、迪安診斷、安科生物、北陸藥業、仟源醫藥、紫鑫藥業、昌紅科技、貝瑞集團和新開元。 基因測序的上游是測序儀與試劑的制造公司,主要集中在國外企業。而在中下游則是面向制藥公司、科研機構以及消費群體等的基因測序服務與生物信息分析公司。只需上游提供測序儀便可以提供服務,入行門檻低也使得國內市場呈現良莠不齊現象。 理性看待DNA檢測 “現在的DNA檢測普遍用的是第二代的技術,而第三代技術還在研發和試用當中,目前三代測序技術的錯誤率高達15%~40%,這項技術還在發展之中,遠沒有說神奇到預測一切病癥。”有業內人士分析,檢測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更準確、更及時的接受合理的治療方式,是針對某個特定病癥,消費者需理性看待。 近年來,測天賦、測智商、測單身……看似“無所不能”的DNA檢測項目也不時出現在企業營銷當中。從事生物醫藥研究的賴先生認為,這些已經偏離了DNA檢測的本意,而且發展并不成熟。 基因測序公司給Illumina全球CEO 此前接受采訪時便稱,基因組測序的定位和趨勢并不意味著消費級基因測序服務和產品時代已經來臨,因為目前基因組測序無論是科研還是臨床方面,都還處于很前期的階段。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