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媒盤點人類遺留在月球上的10樣物品
2018-07-17 08:46:18??來源:參考消息網(wǎng) 責任編輯:陳曦 我來說兩句 |
西班牙《公眾》日報網(wǎng)站7月14日刊登題為《留在月球上的10樣東西》一文。作者為戴維·皮涅羅。文章摘編如下: 月球上有很多人類制造的物品。這些物品甚至來自5個不同的航天局。以下盤點10樣留在月球上的物品。 宇航員查爾斯·杜克的家庭照 宇航員查爾斯·杜克創(chuàng)造了在月球表面停留時間最長的紀錄。在一次月球表面勘測任務中,杜克將一張塑封的家庭照放在月球表面。照片背面寫著:“這是來自地球的宇航員杜克的一家。1972年4月登月。”照片上還有4名家庭成員的簽名。此外,杜克還將一枚紀念美國空軍成立25周年的紀念幣放在了月球表面。 艾倫·謝潑德的高爾夫球 阿波羅14號任務指令長艾倫·謝潑德是首位進入太空以及第5位登上月球的美國人。謝潑德1971年2月5日登上月球時曾說:“這是一段漫長的旅程,但我們到達了這里?!贝舜稳蝿盏牧硪患な乱脖蝗算懹?。謝潑德是首位在月球上打高爾夫球的人。戴著厚重的手套,謝潑德手持一根標準的6號鐵桿向高爾夫球揮去。據(jù)他說,球飛得很遠。 《倒下的宇航員》 《倒下的宇航員》是一座小型鋁制雕塑,表現(xiàn)的是一位穿著宇航服的宇航員。這是比利時藝術家保羅·范赫伊東克的作品。范赫伊東克在一次晚宴上認識了宇航員戴維·斯科特,后者詢問他是否能創(chuàng)作一座小型雕塑以紀念犧牲的同伴。這座雕塑于1971年被阿波羅15號任務的宇航員放在了月球上,雕塑旁還有一塊標牌,上面按字母順序寫著在太空任務和訓練過程中犧牲的14位宇航員的名字。 5面“隅角鏡” 1969年至1971年間,作為月球激光測距實驗的一部分,阿波羅11號、14號和15號任務的宇航員在月球上放置了“隅角鏡”?!坝缃晴R”是一種具有反光性能的光學儀器,其作用是準確測量在某一特定時刻月球與地球之間的距離。但留在月球上的“隅角鏡”不止這些。蘇聯(lián)的“月亮車”1號和2號無人駕駛任務也使用了配備小型激光反射裝置的月球車。 6面美國國旗 一面美國國旗被宇航員插在月球上的圖片已經(jīng)成為太空歷史的標志。然而,你或許不知道的是,在6次阿波羅任務中,宇航員在月球表面插上了6面國旗。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最近拍攝的圖片顯示,登月任務中放置的美國國旗均貼在旗桿上,它們沒有飄動,因為月球上空氣極為稀薄。 NASA的3輛月球車 從科學角度看,最具價值的是阿波羅計劃的最后3次任務,主要是因為使用了阿波羅月球車。阿波羅月球車能讓宇航員在月球表面跨越較遠的距離。1969年10月,馬歇爾航天中心與波音公司簽訂了一份價值1900萬美元的合同,后者要向前者交付4輛月球車。但實際上只有3輛月球車成功登上月球。 蘇聯(lián)的兩輛“月亮車” 蘇聯(lián)的“月亮車”1號和2號分別于1971年和1973年結束任務后停留在月球上。1970年11月10日,“質子”運載火箭從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航天發(fā)射場發(fā)射升空,并將搭載“月亮車”1號的月球17號探測器送入太空軌道?!霸铝淋嚒?號因此成為歷史上第一輛月球車。“月亮車”1號和2號是迄今為止僅有的兩個通過遙控操作來執(zhí)行月球探測任務的自動化移動實驗室。 宇航員艾倫·比恩的銀質徽章 艾倫·比恩也在月球上留下了紀念品——NASA頒發(fā)給他的銀質徽章。獲得這枚徽章意味著宇航員已經(jīng)完成培訓但尚未進入太空。戴上這枚銀質徽章6年后,比恩終于迎來了第一次太空任務,而他知道自己會在返回地球后獲得一枚金質徽章。不再需要這枚徽章的比恩將它扔在了月球上的一個火山口。比恩曾說:“還有比月球更好的地點來存放它嗎?” 5個S-IVB S-IVB是留在月球表面的質量最大的物體,而這樣的龐然大物有5個,分別對應阿波羅計劃的13、14、15、16和17號任務。為確保阿波羅飛船順利抵達目的地,必須建造“土星5號”運載火箭。“土星5號”分為三級,分別為S-IC、S-II和S-IVB。其中S-IVB的作用是將阿波羅飛船送出地球軌道并在前往月球的途中將其放置在特定軌道上。 6個登月艙 登月艙只不過是阿波羅計劃中為登月設計的太空車,它由兩個分工明確的部分組成,即上升段和下降段。登月艙在月球表面時,上升段、下降段合二為一,但離開月球表面時,上升段起飛,下降段則作為發(fā)射架留在月球表面。 |
相關閱讀:
- [ 06-13]NASA醞釀把人類送上金星 比登陸火星更容易
- [ 05-25]研究:日益艱難的生態(tài)問題擴大人類腦容量
- [ 05-17]黑猩猩的“床”比人類的干凈多了!
- [ 05-16]女性更青睞“大長腿”? 研究:或與人類演化有關
- [ 04-28]一月之內再曝造假丑聞!BBC《人類星球》下架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wǎng)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wǎng)藥品信息服務(閩)-經(jīng)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