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是從全局考慮謀劃、實現全局目標的規劃。 改革開放的浙江,從2003年起,15年矢志不渝,在省域范圍內,持續實施了一項戰略規劃,一張藍圖畫到今天。 這項戰略規劃,就是“八八戰略”。從謀篇布局到開篇破題,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親力親為,深刻洞悉發展大勢、深邃思考發展大略,為浙江贏得了戰略主動、搶占了發展機遇。 浙江省委書記車俊說,“八八戰略”是貫徹中央精神、結合浙江實際的產物,它給浙江發展帶來的變化是全面的、深刻的、長遠的,不了解“八八戰略”,就不足以了解新世紀以來浙江的發展,就不足以了解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浙江的率先實踐。 “八八戰略”究竟是什么?它在什么樣的歷史條件下形成誕生?又有什么樣的神奇魅力,成為浙江發展的“成功寶典”? 歷史性關口的歷史選擇 深入理解“八八戰略”要有歷史思維。 “八八戰略”提出的時間是2003年。15年前的世界和中國、15年前的浙江,正處在一個“歷史性的關口”。 先看世界。進入新世紀以來,經濟全球化深度發展,世界科技革命日新月異,各種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配置和重組,發達國家在世界范圍內特別是向廣大發展中國家加速產業轉移和布局,中國在經濟全球化和世界科技革命中面臨著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升級、開放開發、體制機制創新的重大機遇。 再看中國。2002年11月召開的黨的十六大確立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提出要在本世紀頭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中央殷切期望改革開放一路領跑的浙江,能夠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中走在前列。 當時的浙江,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率先出海弄潮多年,積累了良好的物質基礎,人均GDP已經邁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發展階段,正是產業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口”,處于經濟社會結構發生深刻變化的重要階段。 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浙江之前的發展偏重于經濟,經濟又比較偏重于民營經濟、塊狀經濟、專業市場、縣域經濟、小城鎮經濟,由此產生諸多“低、散、亂”的先天不足。 2003年,全省用電統調負荷實際最大缺口超過7000萬千瓦,累計拉電損失量占國網公司的一半,占華東電網的92%。要素供給和環境承載力的瓶頸制約日益突出,粗放型增長方式對可持續發展的約束日趨明顯,發展不協調所帶來的社會矛盾和問題也日益增多。 面對發展中的“制約之痛”,面對不期而遇的“成長中的煩惱”,習近平意識到,浙江發展的“關口”已經提前來到,提前進入了經濟發展的騰飛期、增長方式的轉變期、各項改革的攻堅期、開放水平的提升期、社會結構的轉型期和社會矛盾的凸顯期。 習近平說,我們正處在重要的戰略機遇期,這一時期既耽誤不得,更失誤不起。必須要以全球的站位和世界的眼光,進一步發揮優勢,補齊短板,抓住機遇,用好機遇,牢牢把握發展的主動權,推進各項工作更好更快地發展。 正是在這樣一個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歷史節點上,2003年7月,習近平在浙江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上,代表省委在總結浙江發展經驗的基礎上,首次全面系統地概括了浙江發展的八個優勢,提出了指向未來的八項舉措: 一是進一步發揮浙江的體制機制優勢,大力推動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二是進一步發揮浙江的區位優勢,主動接軌上海、積極參與長江三角洲地區交流與合作,不斷提高對內對外開放水平; 三是進一步發揮浙江的塊狀特色產業優勢,加快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四是進一步發揮浙江的城鄉協調發展優勢,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 五是進一步發揮浙江的生態優勢,創建生態省,打造“綠色浙江”; 六是進一步發揮浙江的山海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推動欠發達地區跨越式發展,努力使海洋經濟和欠發達地區的發展成為全省經濟新的增長點; 七是進一步發揮浙江的環境優勢,積極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切實加強法治建設、信用建設和機關效能建設; 八是進一步發揮浙江的人文優勢,積極推進科教興省、人才強省,加快建設文化大省。 理論界專家認為,在改革開放后,我國進入現代化建設第三步發展戰略,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階段的歷史背景下,浙江提出并實施“八八戰略”,是對浙江發展歷史進程的準確把握,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省域層面的生動實踐,體現了習近平同志的歷史眼光和歷史擔當。 |
相關閱讀:
- [ 07-18]深耕金融科技 草根投資榮獲2018浙江大數據“星禾獎”
- [ 07-18]浙江龍泉一老師偽造學生簽名 貪污二百多名畢業生退費
- [ 07-17]【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八八戰略”15年 引領浙江新發展
- [ 07-17]浙江溫州警方搗毀特大網絡賭球團伙 涉案逾千萬元
- [ 07-17]浙江舞蹈《風從海上來》亮相迪拜 展中國文化魅力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