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23日電 據外媒報道,在德國,有意欺騙的科研人員數量或許有限,但很多人可能是出于無知或不夠謹慎而上了那些偽出版社的當,最終后悔莫及。 根據德廣聯和《南德意志報》一個共同調查項目獲得的結果,5000名以上德國科研人員在偽冒科學出版社和互聯網站發表文章及專著,而這些所謂的出版社無視保障作品質量的基本規則。 調查報告指出,偽冒科學出版社的存在若干年來已為人所知,但其規模和急速上升的數量卻屬新發展。還有,所謂“治癌”藥物的生產商或氣候變化懷疑論者紛紛利用這些偽科學雜志發聲。調查顯示,全球范圍受到牽涉的科研人士數量不下40萬。 專業文章發表得越多,對個人前程就越有利。偽科學雜志開出的條件十分誘人:只要付錢,肯定發表,不作嚴格審定,質量如何決不計較。 海德堡大學教授豐克(Joachim Funke)指出,這對科學的危害性極大:“倘若真假難辨,對科學的信任便無從談起”。 在德國,有意欺騙的科研人員數量或許有限,但很多人可能是出于無知或不夠謹慎而上了那些偽出版社的當,最終后悔莫及。 而最大的問題是,沒有人看到這一問題。某些上當者不愿承認錯誤,而是找理由辯解、推托。另一些人則感覺難堪,對之保持沉默而不是向同行示警,導致同行們未來可能同樣上當。 |
相關閱讀:
- [ 12-05]五國科研人員聯合研究質子、超導及核能應用國際標準
- [ 09-24]我國科研人員將參與非洲“綠色長城”建設
- [ 04-25]美宣布就化武問題對271名敘政府科研人員實施制裁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