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廣西一珠寶商城內,工人正在仔細挑選石榴石。據店老板廖木彬稱,其手下員工每天需要從數十萬顆寶石當中篩選出2萬顆合格品。為完成任務,其手下每名員工都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自1982年創立第一家校辦工廠起,廣西梧州市的寶石產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目前已發展到人工寶石年加工、集散、交易數量超過1000億粒,年產值32億元人民幣的規模,被譽為“世界人工寶石之都”。中新社記者 陳冠言 攝
7月24日,廣西梧州一寶石商城內,珠寶商人簡國雄展示自己工廠內加工合成的多種拼石,其產品主要以立方氧化鋯、玻璃以及天然石的裸石加工而成。自1982年創立第一家校辦工廠起,廣西梧州市的寶石產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目前已發展到人工寶石年加工、集散、交易數量超過1000億粒,年產值32億元人民幣的規模,被譽為“世界人工寶石之都”。中新社記者 陳冠言 攝
7月24日,廣西一珠寶商城內,珠寶商正在展示一枚大小合格的石榴石。據店老板廖木彬稱,其手下員工每天需要從數十萬顆寶石當中篩選出2萬顆合格品。為完成任務,其手下每名員工都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自1982年創立第一家校辦工廠起,廣西梧州市的寶石產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目前已發展到人工寶石年加工、集散、交易數量超過1000億粒,年產值32億元人民幣的規模,被譽為“世界人工寶石之都”。中新社記者 陳冠言 攝
7月24日,廣西梧州一寶石商城內,珠寶商人簡國雄展示自己工廠內加工合成的多種拼石,其產品主要以立方氧化鋯、玻璃以及天然石的裸石加工而成。自1982年創立第一家校辦工廠起,廣西梧州市的寶石產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目前已發展到人工寶石年加工、集散、交易數量超過1000億粒,年產值32億元人民幣的規模,被譽為“世界人工寶石之都”。中新社記者 陳冠言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