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暑假有多“嗨”?花式過假期,精彩看過來!
7月24日,小學生們在志愿者的指導下進行“瓶子吹氣球”科學實驗。
當日,浙江省慈溪市的小學生們在大學生志愿者的指導下參加“星星點燈暑期大課堂”,進行“變色魔法”“瓶子吹氣球”“彩色噴泉”等科學實驗。暑假期間,浙江省慈溪市錢海軍志愿服務中心的志愿者們開展“星星點燈暑期大課堂”,以多元化的授課形式、生動的內容為當地的小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興趣課程。

河北吳橋:留學生“雜技之鄉”學藝忙
7月30日,來自老撾的留學生們在吳橋雜技藝術學校內練習轉碟。
參加我國雜技類援外項目“2017年發展中國家雜技培訓班”的35名留學生,將于今年8月結束在河北滄州吳橋雜技藝術學校一年的學習,回國從事雜技表演或雜技教育工作。據悉,自2002年以來,吳橋雜技藝術學校開始承擔我國雜技類援外項目,先后有400余名外國留學生在此學習。

迎“八一” 中國美術館為軍人塑像
7月31日,為慶祝“八一”建軍節,通過藝術創作和藝術教育的方式開展國防教育,中國美術館在中國美術館藝術教育空間舉行“中國美術館為軍人塑像”雕塑工作坊活動。圖為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著名雕塑家吳為山現場給曾經參加過百團大戰的抗戰老兵、原北京軍區工程兵裝備器材部副政治委員、94歲的李裕厚老人調整塑像。

極地冰雕 清涼夏日
近日,青島海昌極地海洋公園舉行“夏日冰涼”極地冰雕展,在展館內布置與極地動物相關的冰雕作品,在炎炎夏日里給游客帶來清涼感受。

苗山脫貧影像志——辛勤的汗水
拼版照片:右圖為貧困戶李玉花頂著烈日,前去參加縣里舉辦的苗繡培訓班(7月29日攝);左上圖、左下圖為李玉花在培訓班上學習刺繡(7月29日攝)。李玉花是融水苗族自治縣紅水鄉良隴村的貧困戶。近年來,融水苗族自治縣加大苗錦刺繡技藝的培訓力度,拓展產品銷售渠道,帶動貧困戶脫貧。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是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全縣“九山半水半分田”,生存環境較為惡劣,脫貧攻堅任務艱巨,目前還有7.68萬貧困人口。面對經濟發展落后、貧困面廣且程度深的現狀,當地的大批扶貧干部、企業人員、施工隊、脫貧致富帶頭人等,克服重重困難,搞建設、興產業、改造危房、發展教育,他們在苗山深處,和廣大群眾一道,團結一心,揮灑著辛勤的汗水,拔窮根摘窮帽。

中日韓兒童共繪未來
7月28日,韓國小朋友樸更焉(左)、中國小朋友龔楨華(中)和日本小朋友西澤明衣一起參觀畫展。
當日,以“我們的未來”為主題的第六屆中日韓兒童友好繪畫展在上海中國福利會少年宮開幕,中日韓三國分別征集評選出兒童繪畫作品各100幅進行展示和交流,在孩子們之間架起藝術和友誼的橋梁。

西藏山南:木碗加工傳承老手藝
加查木碗在西藏久負盛名,其制作工藝是西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4年6月,西藏山南市加查縣冷達鄉成立達布木碗制作有限責任公司,發展加查木碗加工產業,吸收當地群眾參與木碗加工,并對他們進行專業培訓,在解決就業的同時,傳承民族手工業。

毛南族儺面雕刻傳人方文展
7月25日,方文展在展示毛南族儺面作品。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洛陽鎮江口村大河屯農民方文展是家族第四代毛南族儺面雕刻傳人,也是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毛南族木雕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毛南族儺面需要用優質木料雕琢,分文、武、善、兇4大類36套72種面相,性格神態各有特點。雕刻者要在毛南族民間口頭文學的基礎上依據個人想象創作,一張儺面需要10多道工序花費近一周時間才能完成。

欽州農民忙夏種
7月25日,廣西欽州市欽南區康熙嶺鎮那沙村村民在田間耙田。近日,借助臺風“山神”帶來的充沛雨水,廣西欽州市農民全力開展夏季搶種工作。

高溫天氣特檢忙
高溫之下,陜西西安特種設備檢驗檢測院的檢驗人員堅守一線,對石油企業的壓力管道進行檢驗,為企業生產和汽油、柴油的運輸安全保駕護航。

在“城市書房”享受夏日的那份靜謐
7月26日,杭城最高氣溫達37℃。杭州圖書館座無虛席,許多讀者一早就趕來這里看書、做暑假作業。在高溫天,走進清涼舒適的“城市書房”,感受夏天的那份靜謐,成為許多年輕人不錯之選。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標識和吉祥物揭曉
7月27日,記者在拍攝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標識和吉祥物。當日,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標識和吉祥物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揭曉。

青海察爾汗鹽湖 水天之間的夢幻之地
7月25日,記者走進位于青海格爾木的察爾汗鹽湖,感受這藍天下純白圣潔的夢幻之地,極目所見,到處都是由鹽結晶形成的鹽花,格外迷人。圖為達布遜湖美景。

海灘“美容師”
7月29日,青島第三海水浴場,市政環衛人員在海灘上清理滸苔。暑期以來,前往青島海灘避暑納涼的游客絡繹不絕。為此青島市政環衛部門專門組建了海灘保潔團隊,負責及時清理海灘上的垃圾,為游客們提供一個潔凈舒適的旅游環境。

傳統蘇繡“復活”傳世名畫
7月29日,“2018古繡齋典藏蘇繡藝術展”在江蘇蘇州靜思堂落幕。古繡齋創始人王勤是本次展出作品的擁有者,20多年前,出于對蘇繡藝術的喜愛,王勤開始了傳統蘇繡制作傳世名畫的創作與收藏。在蘇繡工藝大師李娥英、夏水金等人的影響和幫助下,她成立了工作室,尋訪名畫家與蘇繡藝術家,從畫稿的選定、勾稿、配色、刺繡,“以針為筆,以線為墨”,使得一批傳世名畫在蘇繡上獲得新生。

刺繡擂臺賽上展技藝
7月29日,繡娘在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苗錦文化中心參加比賽。當日,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舉辦首屆“巧手助脫貧”刺繡擂臺賽,全縣40多名繡娘參加比賽。

杭州:免費涼茶攤 接力堅守41年
三伏天里,在浙江杭州市區建國中路一處公交站旁,八旬老人顧忠根的涼茶攤在免費為路人提供涼茶。這個涼茶攤每年入伏開張,出伏收攤,已經堅持了41年。顧忠根的免費涼茶攤最早要追溯到他外婆一輩。顧忠根的外婆早年經營一家雜貨店,每到三伏天就煮好茶水免費提供給路人。1977年,顧忠根和母親一起接過外婆的接力棒,支起免費涼茶攤。7年前,顧忠根的母親去世,涼茶攤由他獨自照看。

“歌窩”古岳坡:奏響推動鄉村振興的“田園樂章”
長期以來,廣西被稱為“歌海”,首府南寧也有著“天下民歌眷戀的地方”之美譽,而古岳坡則被贊為壯鄉歌海中的“歌窩”。這里是壯族文學藝術家古笛的故鄉,當地村民“寧可三日無米,不能一日無歌”,迎來送往、婚喪嫁娶等都能以歌來吟唱。“以歌代言”是這里崇尚的生活方式,無論在火塘、曬棚、竹林,還是河汊、谷場、蔗田,隨時隨地都有人放聲歌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歌窩”古岳坡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當地黨委、政府探索壯大鄉村文化創意產業,眼下正大力建設以文化為內核的田園綜合體,努力把古岳坡及附近的花雨湖、田野牧歌肉牛產業示范區等連成一體,奏響推動振興鄉村的“田園樂章”。

“塞上湖城”波光滟
盛夏時節,鳴翠湖碧葉連天,百畝荷塘艷壓群芳;雨后初晴,閱海湖晨霧繚繞,煙波浩渺仿若仙境;斜陽西下,北塔湖波光粼粼,水光湖影中倒映萬家燈火…… 地處西北的寧夏銀川市,經過近20年的“塞上湖城”恢復重塑,沿著生態立市、人水和諧之路護水、治水、用水,譜繪出一幅“城在湖中城愈美,湖在城中湖更秀”的塞上新景。

俯瞰貴州大方城鎮中梯田 宛如大地指紋
7月30日,俯瞰位于貴州省大方縣奢香古鎮的古彝梯田美景,相連的梯田線條宛如大地指紋。貴州大方奢香古鎮是大方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規劃建設時,在古鎮中心建設了12萬平方米的“城市梯田”,種植玫瑰花等觀賞類植物,發展農旅結合的鄉村觀光旅游。盛夏時節,俯瞰層次分明的城鎮中梯田,美不勝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