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難民遣送中心即錨中心只是一種不起作用的安慰劑”,德國電視一臺2日報道稱,德國南部巴伐利亞州從1日開始,引入有爭議的難民錨中心。巴伐利亞也成為德國首個引入難民錨中心的聯邦州。難民錨中心的開啟讓德國日趨糟糕的難民生活條件備受關注,人權組織甚至稱其為“監獄氛圍”。 根據德國內政部制定的“移民總體規劃”,所謂的難民錨中心旨在加速避難程序,同時將那些沒有居留權的人遣送或遣返。巴伐利亞州從1日起,率先將之前的中轉中心和臨時收容中心轉化為7個錨中心。每個錨中心將集中管理約1000到1500名難民。錨中心還設有聯邦移民與難民局、聯邦勞工局、青少年局、司法部門和外國人管理局的分支機構,旨在加速避難程序。 《柏林晨郵報》女記者納迪亞第一時間拜訪了位于奧迪汽車總部英戈爾施塔特市附近的曼興錨中心。這里曾是一處軍營,兩年前改建為難民營。錨中心外面有一輛警車慢慢移動著。錨中心外有鐵絲網圍欄,50米距離內都有保安巡邏。這里住著大約1100名難民,里面除了政府機構分支,還有食堂、學校等設施。 “我很累,不知道以后發生什么”,28歲的尼日利亞人烏迪亞表示,自己在這里已待了320天了。他告訴記者,他生活的那棟樓里,每6個難民擠在一間臥室里。70名男女和兒童,共用一間浴室和廁所。難民營約有400名兒童,卻只有一間面積不到20平方米的游樂室。錨中心難民在庇護程序運行期間,每月可以獲得135歐元的補助,再加上洗漱用品和服裝券。烏迪亞說他最害怕這里的保安。他們甚至不敲門就咆哮著推開門進入他們的房間。幾乎每天晚上,這里都有難民與警察和保安人員爭吵。 錨中心艱苦的環境遭到人權組織的批評。慈善機構Caritas近日警告,如果成百上千名難民在沒有前途、沒有工作的情況下,生活在狹窄的空間內,很容易因小事引發爭斗,比如冰箱被搬走,或者領取補貼排隊的次序。該組織甚至說,這里充滿“監獄氛圍”。 錨中心的問題只是德國難民糟糕生活條件的一個縮影。許多難民向歐洲媒體表示,他們變賣了家產,花了10多天甚至一個多月輾轉到德國尋求避難。但是到德國才發現,德國并不是他們心目中的“天堂”,沒有傳說中2000歐元的歡迎費,也沒有工作可找,甚至吃住也是大問題。一些難民因為難民營伙食差,甚至跑到德國各地的糧食慈善機構與本地窮人爭搶食物。 今年5月,德累斯頓一處難民營的兩名來自格魯吉亞的難民因食物分配問題發生爭執。難民營工作人員叫來警察解決。但最終卻演變成約50名難民集結在一起,襲擊警察。暴力沖突造成兩名警員和一名保安人員受傷。 伊拉克大學生難民米哈爾向《環球時報》記者抱怨說,他待過的幾處難民營條件都十分惡劣,不能好好睡覺,也沒有休閑設施。盡管伊拉克安全問題仍很突出,他還是希望馬上回到自己的家鄉,至少那里自己有朋友,還有國家重新走上正軌的“夢想”。 德國《世界報》1日報道稱,2016年德國有大約72.2萬難民遞交了避難申請,2017年數字降到了19.8萬,2018年上半年數字為8.1萬。這兩年,不少難民自愿返回原籍國。今年前5個月,德國就批準了7500份難民自愿返鄉的補助申請。根據情況的不同,成年人會拿到800至1200歐元的資金,12歲以下的兒童領取一半資金。 即使一些難民獲得了庇護權,可以住進各地的難民公寓,但接下來的問題仍有很多。難民因為語言和經濟問題,常常難以融入德國社會,很難獲得工作。難民兒童也常被安排在移民學校,學習困難。許多難民家庭還分居兩地。按照德國新規定,從8月1日起,每月只有不超過1000名難民,可以將家屬接到德國共同居住。 “德國難民政策缺乏人道主義!”德意志廣播電臺這樣評論道,難民被剝奪了基本權利。德國新聞電視臺則說,默克爾曾敞開大門“歡迎難民”,現在德國社會正在經歷難民危機的“后遺癥”。(特約記者青木) |
相關閱讀:
- [ 07-10]赴德難民數量顯著下降 不足兩年前的八分之一
- [ 02-06]天寒地凍 赴德難民大潮減退 人數下降約四分之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