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這樣說: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我們的文化自信,不僅源自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悠久歷史,更源自五千年來中華民族產生的一切優秀文藝作品,以及創作這些作品的德藝雙馨的文化大家。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藝,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正值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懷揣對優秀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的敬畏之心,人民網推出融媒體文藝欄目《見證人丨致敬改革開放40年·文化大家講述親歷》,邀請改革開放40年以來當代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藝術大家,分享其求藝之路的藝術探索與思想感悟,呈上對改革開放40年文藝發展最具詩意的表達,通過有情感、有溫度、有底蘊的人物呈現,彰顯藝術作品的時代之美、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第一期節目帶您走近98歲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于藍,她是《烈火中永生》中的“江姐”、新中國“二十二大電影明星”、兒影廠首任廠長……她將一生奉獻給了中國電影事業。 六月中旬,夏意漸濃,但連日的降雨將炎熱削減了幾分,我們就在這樣的天氣中,來到了兒影廠的老宿舍樓,拜訪老藝術家于藍。 說起于藍,首先浮現在大家腦海中的,定是誕生于半個世紀以前、根據小說《紅巖》改編而成的電影《烈火中永生》,扮演“江姐”的于藍憑借其在影片中細膩生動的表演被無數觀眾所喜愛;改革開放后,于藍退居幕后,為中國兒童電影事業奔走呼號;而今,她在這棟宿舍樓的一間小屋子里安享晚年。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老人的家并不寬敞,布置稍顯簡陋。窗臺上擺放著于藍所獲得的榮譽獎杯,墻壁上懸掛著“紅梅”二字則令人眼前一亮,還有一些已經泛黃發舊的老照片……它們都在默默訴說著,這位已經98歲高齡的老藝術家在中國電影史上的流光溢彩。 輝煌歲月使人們銘記“江姐” 在眾多老照片里,最為惹人注目的是掛在墻壁上的一張周恩來總理接見她的黑白照片。照片上,周總理握著于藍的手,于藍一頭短發,穿著干凈利索,笑容燦爛。之所以有這張照片,是因為當時于藍在電影《革命家庭》中飾演的“周蓮”得到了周總理的好評。 《革命家庭》給于藍帶來了許多榮譽,其中就包括莫斯科國際電影節的最佳女演員獎。在劇中,于藍成功塑造了由普通家庭婦女成長為堅定革命者的女主人公周蓮。 周總理贊揚了于藍在《革命家庭》里表演,對記者們說:“于藍演了一個好媽媽。” 戲中,于藍需要從16歲少女演起一直到成為老太太,由于當時受到化妝技術的限制,要化成老太太非常難。對于這段表演,于藍個人并不算滿意,“往臉上貼了好多的紙,那些紙又跟動作不協調,所以我認為老太太那一段并不是很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