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1965年,于藍迎來了電影生涯中的巔峰之作《烈火中永生》。如果可以用聲音表達心中對江姐的懷念,一首《紅梅贊》足矣,如果在頭腦中尋找江姐的形象,大家想到的一定是于藍。 在影片中于藍憑借細膩的表演,塑造了有血有肉、重感情的“江姐”形象。“江姐對丈夫的愛,埋得很深。”說起江姐這一角色,于藍總有說不完的話。她腦海里的江姐,有著一種特殊的冷靜與克制,“得知丈夫犧牲了,她在年輕人面前沒有哭,怕引起恐慌。而夜里,她裹在被子里壓著嗓子哭。” 正是因為于藍既演出了江姐作為革命烈士的大無畏精神,又演出了她作為一個平凡女子的隱忍和犧牲,才讓江姐這一角色如此深入人心。“我自己認為主要是烈士本身的事跡感動了人、教育了人。” 于藍擺擺手,謙虛道,“這個角色使人信任、感到親切,那么就算演成功了。并不是我這個演員有多么了不起。” 扎根人民 讓表演深入人心 無論是《革命家庭》里的周蓮,還是《烈火中永生》里的江姐,于藍憑借其細膩而又精湛的表演讓角色深入人心。于藍在人民生活中汲取自己作為演員所需的養分,她詮釋的眾多角色也因此令觀眾感到親切動人。 |
更多>>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