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是一個國家光輝的歷史記憶和民族堅強不屈的脊梁,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年代,英雄精神都是一個時代提振國人士氣、激勵社會前行的強大動力,構成了一個民族向慕正義、追求崇高的精神坐標和價值底座。在今天這個多元文化并存的時代,文藝工作者尤其要在紛亂的市場潮流中堅持正確的方向不動搖,用有道德、有筋骨、有溫度的英雄文藝鑄魂載道,體現中華民族堅不可摧的精神意志和價值信仰。 為了最大化地挖掘英模文化的核心理念和社會價值,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近日組織專家學者就英模劇的藝術呈現與創新表達,以及影視劇中英模形象的美學突破等話題建言獻策。 反映社會的一面鏡子 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體系燭照下的時代航標,英模題材一直是我國影視劇創作的重要一脈。據不完全統計,迄今我國已經創作了上千部該類型的影視作品。像電影《雷鋒》《焦裕祿》《孔繁森》《楊善洲》《錢學森》《第一書記》《吳仁寶》《永遠是春天》《郭明義》《張思德》《生死牛玉儒》《任長霞》,以及電視劇《永遠的忠誠》《太行赤子》等,它們中既有黨員英雄、農民英雄、搶險英雄、救災英雄,也有反腐英雄、改革英雄、科技英雄。正在熱映的電影《文朝榮》表現了一名在喀斯特山區帶領群眾植樹造林、綠化荒山的少數民族扶貧英雄。這些作品憑借深刻的主題、精良的制作、紀實的風格,在我國主旋律文藝創作的百花園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談到主旋律英模題材的創作,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賈磊磊說:“中國電影史上的英模類電影拍了近百年,對于建構國人的歷史觀、世界觀、價值觀具有重大作用。英模電影告訴人們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什么是善良的什么是邪惡的,什么是愛什么是恨,它們是我國電影文化產業中特別重要的類型,已然構成了一個民族重要的文化符號和精神圖騰。” 在《文藝報》總編輯梁鴻鷹看來,現實主義英模題材是反映社會的一面鏡子,透過這些以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觀眾可以從中了解到我國的國情以及各行各業的真實面貌。比如透過影片《文朝榮》,觀眾了解了基層狀況,文朝榮在改變落后面貌的過程中付出了怎樣的艱辛,這些有擔當的英雄是如何帶領群眾走出貧困的。影片尤其告訴年輕人,當前我們國家還有很多貧窮的地方,而改變這種落后的狀況需要我們付出巨大努力。這正是英模電影所傳遞出的現實主義力量。 創作應避免同質化傾向 英模影視劇作品以樹立榜樣、弘揚正氣為精神內核,為觀眾塑造了一個個鮮活而感人的時代楷模形象,閃爍著信仰和理想主義的精神光芒。然而,在電影類型日趨豐富多樣、電影的娛樂功能被推崇備至的當下,部分英模題材因概念化、臉譜化傾向給觀眾留下刻板印象,加之這種和生活同步、以真實事跡為原型的題材尤其難拍,英模題材創作一度出現表現形式單一、精品短缺的現象。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向云駒提到了英模題材的創作難點,他說:“通常在影片創作之前,各類新聞報道和英模報告會已將主人公的事跡詳盡描述,為此,藝術創作一定要藝術化地予以呈現,使其超越生活、超越現實、打動人心;另外,英雄人物的共同點都是為社會、為老百姓作貢獻,如果用同樣的手法創作會產生同質化。因此不妨適當虛構,或嘗試各種探索,使這類題材也有百花齊放的空間和可能。”他建議,尤其要吸納最優秀的編劇和演員來支撐這一題材,使人物形象立起來。 “現實主義紀實作品創作特別難,難就難在受真人真事的局限。”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王興東直言,“一場英模事跡報告會的紀錄片10分鐘就看完了,為何還要通過電影進行藝術創造?有些英模故事我們聽了都掉淚,為何拍成電影反而不感人?原因是沒有深入生活,沒有把握人物的內心世界和精神。藝術創造就是要把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挖掘出來,把英雄的內心世界和靈魂提煉出來,要像文朝榮種樹一樣,把英雄的故事和精神‘栽’到觀眾心里,在他們心里扎根。”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