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綠富同興畫卷在沙海中鋪展——庫布其沙漠生態治理紀實 這是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杭錦旗庫布其沙漠生態科技中心展覽館保存的20世紀90年代杭錦旗人民修建“錫烏”穿沙公路的照片(翻拍照片)。
20世紀50年代初,當地政府設立第一批治沙站、國營林場,沿著沙漠邊緣營造鎖邊林。 沒有車、沒有路、沒有水井……杭錦旗什拉召治沙站的第一批治沙工人陳寶榮,和20多名工友背著窩頭、咸菜和水,起早貪黑在沙漠里栽樹。 10年后,18歲的賈尚付接過了繼父陳寶榮的鐵鍬,擔起第二代治沙人的使命。1985年,賈尚付的兒子賈文義也走進什拉召治沙站。 一次,下起大雨,父子倆搶雨播樹籽,賈文義在前面牽馬,賈尚付在后面扶耬車,雨淋得眼睛睜不開,勞累困乏,賈文義幾次被馬拽倒在沙地上。 艱苦奮斗,接力傳遞,久久為功,什拉召治沙站播下5萬畝綠林。 1978年,改革的春風吹到庫布其,農田牧場分包到戶。鄂爾多斯市在全國較早推行“五荒到戶、誰造誰有、長期不變、允許繼承”的造林新政,廣大農牧民、企業承包沙地造林的熱情被空前激發。 幾十萬農牧民拎起鐵鍬,扛著樹苗,背著水桶,挺進廣袤沙海,打響了一場治理沙漠的戰爭。 1978年,中國最大的生態工程——“三北”防護林工程啟動,庫布其沙漠成為主戰場。 |
更多>>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