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位于鄱陽湖畔的南昌市象山森林公園,兩只白鷺在守護鳥蛋(4月19日攝)。
我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猶如一塊翡翠“系”在長江之腰,這里是鳥的天堂,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保護區之一。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這是在洞庭湖麋鹿和鳥類救護避難所拍攝的一只小麋鹿(5月23日攝)。
近年來,湖南自上而下,打響“洞庭湖生態環境保衛戰”。經過不懈努力,湖區的生態環境得以改善,曾一度在中國消失的麋鹿種群不斷繁衍壯大。新華社記者李尕 攝

在位于哈爾濱市的黑龍江東北虎林園育嬰室,一只小虎張著嘴“表示”要吃奶(7月17日攝)。
今年是我國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20年,也是我國人工飼養繁育東北虎的第32年。隨著東北林區生態環境恢復和人工繁育保護東北虎步伐的加快,東北虎野化放歸已不遙遠。新華社記者曹霽陽 攝

這是人工培育的中華鱘(7月31日攝)。
30多年來,三峽集團所屬中華鱘研究所通過不間斷的增殖放流,幫助中華鱘延續物種。至今,已經累計放流各種規格中華鱘500多萬尾。新華社記者金立旺 攝

8月1日,在黑龍江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三只丹頂鶴在飛翔。
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始建于1979年,是丹頂鶴等多種珍稀水禽繁殖棲息地,是馳名中外的“鳥的樂園,鶴的故鄉”。 新華社記者王凱 攝

8月1日,淳安縣汾口鎮紅星村的漁民乘著竹排,在千島湖的支流武強溪上進行撒網捕撈作業(無人機拍攝)。
隨著杭州淳安縣季節性休漁期的實施,千島湖支流水域漁業資源得到了保護。各地游客能在開漁期間觀看到傳統竹排捕魚的特色美景,還能品嘗到魚類美食。新華社記者徐昱 攝

雪山之下,高原湖畔,水草豐美的羌塘草原(8月3日攝)。
近年來,西藏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打擊非法盜獵活動,藏野驢的數量逐漸增多。在夏日的羌塘草原上,隨處可見藏野驢自由奔跑、嬉戲的身影。新華社記者王沁鷗 攝

秦嶺金絲猴在陜西佛坪縣熊貓谷內休憩(8月3日)。
秦嶺金絲猴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不斷改善、保護工作有效推進,秦嶺野生金絲猴數量從1998年禁伐前的3000只左右,增長到目前的5000只左右。新華社記者劉瀟? 攝

8月7日拍攝的安慶市長江江豚自然保護區西江救護中心。
安徽省安慶市長江江豚自然保護區建立于2017年,區域內相關部門設立了三個核心區、六個緩沖區以及若干實驗區,為保護區內約200頭江豚提供了安全的棲息地。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