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三亞8月14日電 (記者 王曉斌) 記者14日從“海南一號”衛星項目整星方案評審會上獲悉,該項目搭載相機、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簡稱“AIS系統”)的第一顆衛星將于2019年下半年擇機發射升空。 當天在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三亞研究中心(下稱“三亞中科遙感研究所”),來自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清華大學、文昌航天發射基地等衛星系統、地面系統和應用系統的二十余位中國國內知名專家組成專家組,聽取關于“海南一號”衛星整星技術方案報告,審閱相關技術文檔,對方案作了質詢,并對方案的進一步優化完善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吉林一號”衛星副總設計師金光任專家組組長。金光介紹,專家們對衛星的總體結構、熱控、使用壽命等諸多方面進行了詳細審議。“從設計方提供的技術文檔來看,‘海南一號’衛星各項指標比較先進。”金光表示,該衛星上空以后,可對目標海域進行有效監測。 據介紹,由三亞中科遙感研究所策劃推進的“海南一號”衛星項目是海南衛星星座計劃的一部分。海南衛星星座計劃由“海南一號”“三亞一號”和“三沙一號”系列衛星組成。按照規劃,2019年發射“海南一號”一期3顆光學衛星;2020年發射“海南一號”二期3顆光學衛星和“三亞一號”2顆高光譜衛星;2021年發射“三沙一號”2顆雷達星。 “海南省域范圍內大部分都是水域,所以在衛星的光學相機方面,我們針對水面條件做了專門的優化。”“海南一號”衛星協作單位海南微納星空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高恩宇說,根據委托方要求,“海南一號”衛星優先考慮覆蓋范圍。在分辨率方面,水面上的中大型船只均可識別。 “一期三顆衛星搭載有光學傳感器和AIS系統,將在500公里的低傾角軌道組成低緯度觀測星座。”三亞中科遙感研究所負責人楊天梁透露,星座組成后可對全南海海域進行每天一次、重點區域每天多次的全覆蓋觀測,并可與三亞衛星地面站組成南海動態觀測和應用體系。 “通俗地說,海南衛星星座組成以后,南海的每一座島礁、每一艘船舶,都處于衛星‘天眼’之下,隨時可以監控觀測,這對于捍衛主權、保護漁民遠洋作業、及時完成海上事故搜救等意義重大。”楊天梁說,根據相關規劃,本次評審會后,“海南一號”衛星將進入衛星正樣設計、總裝和綜合測試階段,并將于2019年下半年擇機發射。 |
相關閱讀:
- [ 08-13]平潭開展衛星地面接收設施專項檢查
- [ 08-10]英國商業航天將聚焦小型衛星發射
- [ 08-09]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建成風云四號地面接收系統確保航天發射成功
- [ 07-31]我國成功發射高分十一號衛星
- [ 07-30]北斗三號第9第10顆衛星成功發射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