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14日迎來首個日軍“慰安婦”受害者國家紀念日,韓國政府首次舉行儀式,銘記那段歷史。 韓國總統文在寅敦促日本政府向“慰安婦”受害者真誠道歉,強調兩國之間的“慰安婦”問題無法“外交解決”。 【紀念日】 當地時間14日下午3時30分,韓國政府在忠清南道天安市國立公墓“望鄉之丘”舉行紀念儀式。李容洙等數名在世原“慰安婦”和政府部門、市民團體400多人參加,為“慰安婦”受害者紀念碑揭幕。 “望鄉之丘”主要安葬僑居海外和遭日本強征為勞工的韓國人遺骸,43名“慰安婦”受害者落葬在那里。 27年前的8月14日,韓國老人金學順公開講述她遭日軍強征為性奴的經歷,成為第一個親身作證的“慰安婦”受害者。 2012年12月、即金學順去世15年后,亞洲解決日軍“慰安婦”問題聯盟大會召開,把每年8月14日確定為世界“慰安婦”紀念日。隨后,韓國民間每年在這一天舉行紀念活動。 去年11月,韓國國會通過日軍“慰安婦”受害者生活穩定支援法修正案,把每年8月14日確定為國家紀念日。 韓國各地14日舉行電影放映、戲劇、音樂會、展覽等活動;大型書店設置以“慰安婦”為題材的書籍專區。韓國女性人權振興院10日設立“慰安婦”問題研究所。 在首都首爾,一些民間團體在日本大使館前的“慰安婦”少女像旁集會。現年26歲的大學生尹喜珠告訴日本共同社記者,她參加過這類集會,當天的集會“與其說是國家活動,不如說是人們自發而為”。 韓國女性家庭部長官鄭鉉柏說,國家紀念日“旨在告慰已經去世的‘慰安婦’受害者,為她們恢復名譽和尊嚴,同時讓我們這一代人和子孫后代牢記,日軍‘慰安婦’是普世女性人權問題……讓人們認識到和平的可貴。” 【求正解】 韓國定于15日迎來光復節,擺脫日本殖民統治73周年紀念日。文在寅在14日在“慰安婦”受害者國家紀念日儀式上說,對“慰安婦”受害者而言,光復并沒有到來,“只有受害者的尊嚴和名譽得到恢復,她們心靈的傷口得到愈合,日軍‘慰安婦’問題才能真正得到解決”。 他說,希望“慰安婦”問題不再是韓日兩國外交摩擦的一個源頭。“我希望這一問題不會演變為韓國與日本的外交爭端。我甚至認為這不是一個可以經由外交方案解決的問題。” 韓聯社解讀,文在寅講話重申反對韓日“慰安婦”協議。路透社注意到,文在寅政府沒有要求就協議重新談判。 “慰安婦”問題是韓日關系一道難題。日本政府否認日軍強征隨軍“慰安婦”,聲稱受害者系“自愿”,拒絕承擔法律責任,理由是根據1965年日韓邦交正常化時簽署的請求權、即索賠權協定,“慰安婦”問題已經解決。 2015年12月,韓國樸槿惠政府與日方達成《韓日慰安婦協議》。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經由時任外務大臣岸田文雄在記者會上向“慰安婦”受害者間接道歉,日方同意向韓國政府主導的“和解與治愈基金會”提供10億日元(約合903萬美元),但否認那是“國家賠償”。 文在寅政府多次對這項協議表達不滿,說受害者和韓國國民無法接受協議內容,兩國政府應繼續努力。 韓聯社報道,韓國今年有5名“慰安婦”受害者離世,在世受害者僅剩27人。 文在寅說,韓國政府在光復后仍然長期隱瞞和否認“慰安婦”問題,受害者甚至無法向家人傾訴不幸遭遇,只能淚往心里流。國家虧欠她們太多,應糾正歷史錯誤,重塑正義良知,銘記她們失去的歲月。 他說:“只有當我們自己和包括日本在內的全世界深刻反思針對女性的性暴力和她們的人權,把‘慰安婦’問題作為教訓,不再讓悲劇重演,這一問題才會得到解決。”(胡若愚)(新華社專特稿) |
相關閱讀:
- [ 08-14]日媒:臺灣將設首座慰安婦像 馬英九擬出席揭幕式
- [ 07-31]九旬老人離世 中國大陸在世“慰安婦”受害者僅15人
- [ 07-30]《慰安婦》音樂劇紐約上演 “90后”華裔演員參演
- [ 07-24]韓國擬用本國預算置換“慰安婦共識”日方出資
- [ 06-25]為什么70年后 “慰安婦”問題仍然重要?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