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數字經濟是融合性經濟,有助于推動傳統產業優化資源配置、調整產業結構、實現轉型升級。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創新,主要國際組織和各國政府開始將政策重心轉向數字經濟,冀望促進產業創新、拉動經濟增長。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創新,意味著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從生產要素到創新體系,從業態結構到組織形態,從發展理念到商業模式的全方位變革和突破。 當前,以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的數字經濟引起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成為全球經濟復蘇的新引擎,其關鍵在于以融合發展為契機,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產生支撐效應和引領作用。我國正面臨制造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重要關口,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依托制造業全要素生產率提升來重塑實體經濟核心競爭力、打造新時代新發展的新動能,是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重大歷史使命。 數字經濟對應于傳統經濟,是全社會的數字化活動的經濟總和,代表著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新興經濟形態。實體經濟對應于虛擬經濟,一般指除金融服務業及其所有衍生投資、交易之外的國民經濟活動總和。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意味著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從生產要素到創新體系,從業態結構到組織形態,從發展理念到商業模式的全方位變革突破。 制造業一直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重要戰略任務、主攻方向和關鍵突破口。 制造業是全球各國數字經濟戰略布局重點 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紛紛出臺數字經濟相關戰略規劃,利用數字化新技術、新應用對制造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改造是其中的布局重點。 比如2016年12月,美國商務部設立數字經濟顧問委員會,建議充分發揮數字化平臺作用,利用大數據、區塊鏈技術推動數據跨境流動,利用工業互聯網推動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創新發展。 2017年3月,英國政府正式出臺《英國數字化戰略》,指出傳統企業應充分利用云計算技術發展數字化業務,并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到制造業等領域以帶動數字化轉型。歐盟先后發布《歐洲數字議程》《產業數字化規劃》,著重指出將云計算、大數據技術嵌入到制造業生產服務流程之中,提升制造企業智能化水平。 我國數字經濟支撐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已取得一定成效。數字經濟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既表現在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對研發、生產、物流、管理、服務等環節的改造提升,也體現為催生的新業態、新模式、新體系乃至新理念。2017年,我國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4%,比規模以上工業高出6.8個百分點。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大型飛機、新材料、移動通信等領域取得一批標志性成果,傳統制造業產品技術、工藝裝備、能效環保水平全面提高,遠程診斷、在線運維、個性化定制和供應鏈集成服務等制造業創新業態和模式大量涌現。 據初步統計,全國已有47.7%的制造企業在部分關鍵業務環節實現了信息化的全覆蓋,比2012年提升了23.6%;我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的生產效率平均提升30%以上,運營成本平均降低20%左右。 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面臨的問題 核心技術仍然掌握不足。在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實體經濟領域缺少長期的實踐檢驗和經驗沉淀,在賦能后如何獲取價值創造方面仍在摸索前進,在傳感器、芯片、控制器等核心元器件,設計開發工具、仿真測試工具、制造執行系統等工業軟件,工業互聯網、工業云、工業大數據等網絡應用方面的核心技術實力和自主創新水平亟待提升,在標準、檢測和服務體系方面急需加快建設完善。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的生產制造技術落后國際領先水平約兩代(36個月),國產基礎軟件對核心技術掌握不夠深入,產品功能、用戶體驗、穩定性和成熟度等與國外主流產品仍存在一定差距,基礎軟件、核心工業軟件的外資壟斷程度較高。 融合程度有待提升。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與傳統制造企業對融合的認知存在差異。大部分制造企業已實現從單一產品競爭向供應鏈競爭的轉變,但很少有企業能夠意識到在制造全生命周期產生的大量數據資源具有提升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損耗等戰略價值,依然存在著重硬件輕軟件、重制造輕服務、重規模輕質量的觀念,企業間及內部部門間也缺乏數據互通的有效機制,數據價值難以有效挖掘利用。另一方面,大部分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雖然了解深度挖掘數據資源的重要性,但對制造企業的主要業務流程及工藝流程缺少掌握,難以準確、有效地滿足制造企業的實際運營功能需求。 專業技能人才及跨界人才大量空缺。數字經濟與以制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在引發諸多組織、業態、模式變革的同時,也形成了大量新興領域的人才需求,促使高素質人才的結構性短缺成為制約融合發展的關鍵瓶頸。當前,大多數人才分布在傳統的產品研發和運營領域,深入掌握工業大數據采集與分析、先進制造流程及工藝優化、數字化戰略管理、制造業全生命周期數據挖掘等領域專業技能人才的總量還是相對較少。同時,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也嚴重缺乏深入了解傳統制造業運作流程與關鍵環節,能夠在細分垂直領域深度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進行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的跨界人才。 樹立科學、系統的數字經濟發展理念 筆者認為,推動數字經濟與以制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需要研究設立科學性和積極性兼顧的考核評價方法,樹立正確、科學、系統的數字經濟發展理念: 研究提出數字經濟支撐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應該組織專門研究團隊,聘請國內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改造領域資深專家,參考對標數字經濟支撐制造業發展的國際先進案例和成功經驗,圍繞數字化研發、數字化創新、數字化制造、數字化管理、數字化服務等多個維度,立足于全要素生產率提升水平,綜合制定一套完備、系統、權威的總體評價指標模型。根據電子信息、航空航天、汽車裝備、機械制造、能源化工等制造業各行業的不同發展特點,研究制定相應的分行業評價指標模型,客觀、全面、及時地反映我國各區域、各行業數字經濟支撐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能力水平。 依托工業互聯網統籌部署“產業大腦”開放平臺。應該引導并支持各骨干制造企業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的領軍企業形成戰略合作,以工業互聯網的部署、連接及實施為導向,共建和推廣“產業大腦”開放平臺,完善制造業創新基礎設施,集聚國內外頂尖創新人才及資源,攻克產業提質增效的核心關鍵環節,增強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解決方案供給能力,并著力引導和支持市場競爭力強、產業影響力大的平臺成長為全國領先、全球一流。 積極開展跨界人才培育的教學試點示范工作。以前瞻性培育既具備數字化思維和能力,又熟悉制造業發展模式及流程的跨界人才為導向,在持續完善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等體制機制的同時,著眼長遠、未雨綢繆,選擇一批國內重點高校,開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學科的教學試點工作,以本科生教育為主,適度適時地向研究生教育延伸,并根據實踐需要再向繼續教育、成人教育、遠程教育延伸,形成多層次、全方位、立體化的跨界人才教學培育體系。 |
相關閱讀:
- [ 08-15]福州創新創業決賽黑科技亮相 腦電波操控無人機
- [ 08-15]將樂:創新項目工作機制
- [ 08-15]民政部驗收組點贊鼓樓區第三批“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建設工作
- [ 08-14]第七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福建賽區在榕舉行
- [ 08-14]【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創新驅動中國制造加速邁向“中高端”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